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干眼症的治疗 >> 术后干眼症 >> 正文 >> 正文

ldquo女子感冒不就医喝果汁离世

来源:干眼症的治疗 时间:2021-3-23

科学家庭育儿

热点,更应贴近生活

桃子妈今天早上,手机被一条新闻给刷了屏:“感冒不就医喝如新果汁离世。”

怎么回事儿呢?苏伟的妻子林丽(化名)感冒且高烧数医院看病,反而喝着一家名叫“如新”的企业生产的果汁,自以为能够治病。

最终因肺部严重感染,抢救无效死亡。

桃子妈看了这个新闻真是太痛心了!

无独有偶,桃子妈还注意到另一个关于果汁的新闻:“大妈为了养生将鲜榨果汁注入静脉”。

这位大妈......是个狠人!

盲目听信偏方,听信所谓“保健品”,最终导致危害身体的例子桃子妈见的太多了,尤其是和宝宝沾上边,就更让人痛心。

还记得去年的无限极事件吗?给刚出生的宝宝喝口服液的操作可以说非常丧心病狂了......

还有一位妈妈,发现家里3岁的孩子口臭,病因查明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医院开的药不吃,反而投入近十万元购置了无限极产品。

数月后,孩子被多次诊断为佝偻病、干眼症、眼压高、肝损害,心肌损害、低血糖等。

保健品:到底行不行?

保健品,一般多为保健食品,不是药物。

根据我国《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中的定义,“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就算要给孩子吃保健品,也不要抱有可以治疗疾病的想法。

购买保健品时,更要选购合规并适合少年儿童的种类。

1.注意查看标识

正规保健品,首先包装上要具备保健品专用标识。

保健品标识,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天蓝色专用标志,俗称“蓝帽子”。采用的批准文号是「食健字」。

有时,商家还会把没有治病疗效的保健食品称作保健药品销售,这时家长也要注意分辨。

目前,正规的保健药品只有一种准字,就是「国药准字」。

2.鉴别过度宣传

?功效强大,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对于这种宣传,只有一句话:我信你个鬼!无良商家坏得很!

保健品≠药品,如果孩子生病了,遵照医嘱进行治疗,是最安全的选择,千万不要妄图依靠保健品来治病。

?“纯天然、无毒副作用”

伴随着这句话,过度宣传的保健品商家还会套用“是药三分毒”的话术,戳中家长的痛点。

实际上,“无毒副作用”基本上就是完全无用,但并不是“就算没用,也吃不坏”。

对于病人、孩子来说,一些保健品甚至是有害的,会给身体造成极大的负担。

?“xx天,药到病除”

号称可以在几天之内就消除身体不适的保健品,迎合了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快点康复的心理。

但是,例如感冒等自限性疾病,在一定时间内,孩子自然会恢复,根本不是保健品的“神奇疗效”。

这些保健品,不要吃!

?增高保健品

可以增高的保健品,根本不存在。

而号称可以增高的保健品,其中可能掺有性激素,短期内促进了身高增长,但却会加速骨骺闭合。

最终,原本孩子要长到1米8,却被限制在1米5。

?蜂王浆

蜂王浆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会和雌激素受体结合,产生类雌激素样的作用,孩子服用后,会出现乳房增大等性早熟症状。

另外,蜂产品均可能引起过敏,不要拿孩子的健康试险!

?人参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不宜服人参。

身体健康的孩子,如果滥用人参,反而会削弱机体免疫力。同时,人参中的人参皂苷,也有类雌激素作用,同样会让孩子性早熟。

孩子服参过量,还可能引起大脑皮层神经中枢的麻痹,让心脏的收缩力减弱,血压和血糖降低,严重危害生命。

?牛初乳

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初乳中,均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白细胞、生长因子等。

但是,牛初乳虽然有营养,却和人初乳成分差别很大,人类幼崽根本无福消受。

并且,随着肠道发育健全,宝宝的免疫力也不再依赖初乳中的成分。

从年9月1日起,国家卫计委已经禁止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添加牛初乳,同样禁止用牛初乳为原料生产乳制品。

偏方:行不行?

娃生病了,不去看医生,选择用偏方治一治,这样的事例可不在少数,比如下面这张图:

桃子妈看完,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然而把无知当偏方的例子还多了去了:

广东一宝妈给3个孩子喂食珍藏3年多的冬瓜水用以“降火”,结果孩子全部“亚硝酸盐中毒”,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一个小女婴被家人挤乳头结果造成感染,不仅乳芽烂掉了甚至一侧乳房缺失不发育。

台北市北陡镇寨曾有一名妇女从田里抓了3只蟾蜍,做成了可以“清热解毒”的蟾蜍红枣汤,给3个小孩和侄女喝,结果导致4个小孩全部死亡。

一名两三岁的小男孩,被家人抱着让鸭子来咬自己的小JJ,据说这样可以逼出“毒气”。男孩哭得撕心裂肺。

有些父母,仅凭着一腔热血去“爱孩子”,把道听途说的“偏方”当作圣旨,把熟人的个别经验当作“药方”,不加思考就用在孩子身上。

孩子不是我们的试验田,生命经不起惨痛尝试,试错的代价将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

靠谱家长都是怎么做的?

?阅读育儿书籍

多阅读优秀的育儿书籍,包括喂养类、疾病护理类、早教类等,比如《养育男孩+养育女孩》、《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最新升级版》套装等,每天抽上一二十分钟看几页,长期坚持就能不断丰富自己的育儿知识。

?总结就医经验

医院的时候,都是我们学习育儿知识的好时机。

准备一个本子,把孩子的发病症状、病程和医生的治疗对策、用药方案及嘱咐记录成册,当孩子再发生类似病情时,我们就可以查阅“就医手册”,冷静应对了。

?和其他家长交流经验

加入一些优质的育儿交流群,多和其他家长学习交流教育方式和经验,记得把重要知识点记录在孩子的“就医手册”中,扩充自己的育儿知识库。

?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shgyz/6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