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淀粉 >> 淀粉成分 >> 正文 >> 正文

颠覆性突破水二氧化碳电淀粉澎湃

来源:淀粉 时间:2024/12/16
<

颠覆性突破:水+二氧化碳+电=淀粉!原创科普熊猫科普熊猫

你敢不敢想象

粮食不再需要土地种植

而是直接在生产车间加工出来的

看到这则消息,科科第一感觉是,这简直就是在违反生物进化论。从一定程度来讲,这一过程的确突破了自然进化的局限。

为什么这么说?

就现阶段而言,淀粉主要从玉米、薯类等农作物中提取,而这些农作物重要的一步就是通过自然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淀粉的合成和积累涉及60多步的代谢反应和复杂的生理调控,最终太阳能的理论能量转化效率也只有2%左右。

而人工合成淀粉的思路是,将太阳能转化为高密度的电/氢能作为能源(替代自然光合作用),把电厂和水泥厂排放出来的高密度二氧化碳分离出来作为原料,从而形成简单的碳氢化合物,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制造出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各种酶催化剂,在酶的作用下最终合成淀粉,整个过程仅需要11步反应就可以完成,这一理论能量转化效率是玉米的3.5倍,远超光合作用的能量利用效率。

用简单到能看得懂公式描述一下就是:

水+电+二氧化碳=淀粉

下图是合成的淀粉实物图

人工合成淀粉意义有多大?

从小往大来说:

1,步骤简单

这次合成只需要了不多的步骤,而与之对比,自然界中生物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需要大约60个生化反应,且需要复杂的生理调节,而这个人工合成,大概11个步骤。

2,速度快,效率高

这次实验室合成的速率是玉米淀粉合成速率的8.5倍。

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我国5亩玉米地的年产淀粉量。

这条新路线使淀粉生产方式从传统的农业种植向工业制造转变成为可能,为从CO2合成复杂分子开辟了新的技术路线。

3,远景

采用这种工业办法,可以解决农业所需的耕地、淡水资源,也能够避免农药和化肥等的使用,改善粮食安全。有了这种技术,高山峡谷,沙漠,冰原,这些地方都可以成为农业产地。

4,为碳达峰碳中和做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认为,人工合成淀粉过程中“抓”住的二氧化碳,若能远多于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可以进一步挖掘潜力,为碳达峰碳中和做出更大贡献。

人工合成淀粉能吃吗?

首先从外观来讲,人工合成淀粉跟从玉米、薯类等农作物中提取出来的淀粉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在实验室看到的人工合成淀粉还处于液体状态,需要经过干燥处理才能变成粉末状。

通过核磁共振等检测手段,得出的结果证实:它和自然生产的淀粉一模一样。

最后,科科要强调的是,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这项技术离应用还早。

但这项技术是从0到1的突破,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就像当初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时候,曾有一个贵妇人质问他:“电有什么用呢?”法拉第巧妙地反问道:“新生婴儿有什么用呢?”

原标题:《颠覆性突破:水+二氧化碳+电=淀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gyzzlyy/95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