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第一场小雪的到来,我们河南的气温是持续走低,未来这段时间多阴雨天气。12月7日,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节气。
对于抵抗力弱、身患慢性病的人而言,冬天是最难熬的时节,因为很难抵御这外寒之邪,为此,增强免疫力、抵御外邪的“冬病冬治”正当时。
1
“冬病冬治”
“冬病冬治”是依据中医“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理论,顺应四时特性的一种“内病外治”疗法。
“三九”是二十四节气“冬至”后的三个九天,在节令上为“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卫外机能不全,很容易诱发或加重冬季易发作疾病。此时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者热之”和“内病外治”理论,在“三九”时段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年初,新冠肺炎肆虐,新冠肺炎发于冬季,而且主要是从冬至(年12月22日)开始,经历了小寒(年1月6日)、大寒节气(年1月20日),这个时间段是一个高发期。按照“冬九九”来看,发病正值“一九”前后(年12月22日~年12月30日)。所以,在这个季节,“寒、湿”邪是毫无疑问的。病性上属于阴病。《黄帝内经》讲“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阳病、阴病的性质、发展和转归是完全不同的。若为温疫或湿瘟,病性上属于阳病,结局是伤阴,是以伤阴为主线。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寒湿之疫邪引起,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所以在治法上,一定是针对寒和湿。具体来说,因为寒邪被湿邪所抑遏,治疗寒邪,要温散、透邪,用辛温解表之法。治疗湿邪,要芳香避秽化浊。这是一个大的原则。
“三九”天为大寒之时,也常伴大风,人们当注意御寒温阳,尤其老人、小儿、体虚等人群,应避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冬病冬治”不仅能巩固夏日“冬病夏治”敷贴的效果,还能控制疾病的发作与进展,达到冬夏皆治,获得更理想的疗效。
在即将进入三九天之际,医院中医科将为您提供最专业的“三九贴敷治疗”服务!
2
适宜人群
素体阳虚、脾胃虚弱
旧疾遇寒湿之气易复发或加重之人
患呼吸系统、骨关节系统疾病
患妇科、儿科疾病
各种亚健康状态人群
呼吸系统疾病: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鼻咽炎、支气管哮喘、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体虚感冒、四肢寒凉怕冷免疫力低下等。
消化系统疾病:中焦虚寒、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
妇科疾病:下焦虚寒、宫寒、痛经、带下量多。
风湿骨病: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
小儿疾病:小儿反复长期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平常虚弱多病,体质偏寒者,腹泻、消化不良等。
禁忌人群:孕妇,强过敏体质者,急性感染性疾病者,急性病期,2岁以下小儿。
如果夏天贴过三伏贴,现在千万别忘来贴“三九”贴。
穴位贴敷不是神丹妙药,一定要坚持贴敷,才能根治慢性疾病。因为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本来症状就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出来。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效果才会更好。
3
注意事项
1.治疗后皮肤均有热感,因个体皮肤耐受性不同,成人一般贴药时间以2小时左右为宜,小孩时间30分钟左右,但提醒患者注意,一旦皮肤产生辣辣的感觉时则可结束贴敷,不宜时间过长以免灼伤皮肤。
2.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可外涂皮肤软膏以减缓刺激,如贴药时间过长引起水泡,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医院处理或搽烫伤软膏,戒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等。
3.贴药当天最好不要洗澡,以免把"阳气"赶跑。个别出现皮肤过敏的市民,可医院处理,三九贴当日禁食生冷刺激食物,油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禁食鸡、鸭、鹅、牛、羊肉,虾、螃蟹等海鲜,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年-年“三九贴”治疗时间表
第一贴(加强贴):
年12月10日-年12月20日
第二贴(一九):
年12月21日-年12月29日
第三贴(二九):
年12月30日-年01月07日
第四贴(三九):
年01月08日-年01月16日
第五贴(加强贴):
年01月17日-年01月25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gyzzlyy/7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