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医会眼科专委会眼表与泪液学组继推出“眼表疾病诊疗基层大讲堂”之后,以其精心的学术内容策划、创新互动的活动形式广受好评。5月18日-24日,携手参天制药、医信眼科推出“干眼疾病诊疗基层大讲堂”(以下简称“讲堂”),特邀七位干眼领域大咖进行线上讲座,并结合病例分享与答疑互动,为眼科医师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引领我国干眼领域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5月24日的第七期讲堂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袁进教授带来《干眼抗炎治疗的选择与策略》精彩授课,对炎症性干眼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作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探讨,帮助广大眼科医师加深临床认识与应用。
自DEWS的总结报告中首次明确干眼与炎症之间的关系后,TFOSDEWSⅡ年进一步强调了炎症对干眼发病的影响。目前认为,炎症是干眼的核心特征,泪液高渗、炎症激活与角膜上皮损伤形成恶性激活。
炎症性干眼临床表现分为三类,如图示
治疗上,常用的抗炎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可根据不同的干眼类型和疾病发展情况单独或者联合使用。
1.眼用激素:用于中重度干眼伴有眼部炎症反应的患者。使用原则为低浓度、短时间,一旦炎症反应控制即停止使用,可间断使用,但应注意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并发症。点用次数及用药时间视干眼患者眼表面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每天1~4次,炎症反应减轻应及时减小用药次数及时间。
不同种类激素等效量下抗炎作用强弱顺序/引起高眼压的风险由高到低为:地塞米松泼尼松龙氟米龙、氯替泼诺。
2.免疫抑制剂:代表药物包括0.05~0.1%环孢素(CsA)和0.05%他克莫司(FK),其药理作用为抑制炎症表达和细胞凋亡,主要用于中重度干眼患者的治疗。CsA改善泪液炎症状态与体征,增加杯状细胞密度与MU5AC表达。他克莫司的结构决定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及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拟激素样作用,应用范围较广。
3.非甾体类抗炎药:研究显示,可改善干眼症状评分,角膜染色评分,杯状细胞量,减少炎症细胞量。用于轻中度干眼的抗炎治疗。对于有糖皮质激素并发症的高危干眼患者可优先选用。
『三大联合使用策略趋向
精准化、个性化』
眼表抗炎的方案选择之一——时间轴
眼表抗炎的方案选择之二——角膜荧光染色量化评分
眼表抗炎的方案选择之三——基于眼红指数的动态调整抗炎方案
为贴合临床实践,此前面向广大医师征集临床病例,获得很多优秀的病例投稿。经遴选,本期讲堂特邀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邓宇晴医师作为病例汇报环节的主讲嘉宾,带来《白内障术后干眼合并角膜上皮损伤一例》精彩汇报,并就病例中的相关问题与袁教授同台交流与探讨,分享了宝贵的临床诊治经验。
袁教授点评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干眼的发生、加重,根据其成分异常进行分类,其中混合型干眼占主要比例。对这类疾病的诊治,需评估泪膜稳定性、泪液分泌量、眼表微环境稳态建立的核心因素(如角膜神经功能、眼睑瞬目功能等),进行综合评估,从而针对这些病理因素建立个性化治疗方案,获得最大化的效果。治疗上,首先人工泪液是基石,根据相应的类型进行选择,如对于明显上皮损伤的患者应用促修复的人工泪液如0.3%玻璃酸钠,再选择抗炎治疗,而后结合其它存在的因素来确定物理治疗。也就是说,打开干眼个体化治疗的“大门”,手头要掌握三把“钥匙”——分析干眼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审视治疗方案和措施的治疗机理,根据症状和体征的好转进行动态调整。
互动答疑环节,直播间的眼科医生朋友们热情高涨,互动踊跃,线上线下累计+提问。袁教授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广大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的诸多疑惑,倾囊相授相关的学术知识与经验,学术氛围浓厚。
衷心感谢袁进教授的精彩授课、互动答疑以及邓宇晴医师的病例分享,本次讲座回放视频将于整个系列活动结束后上线,具体计划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gyzzlyy/4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