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是常见眼表疾病之一,是指由于泪液的质和量的异常或泪液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
其症状通常表现为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视物模糊、眼红、角膜接触镜不耐受等。
引起干眼的病因十分复杂,如全身性疾病、药物、环境污染、眼局部的炎性反应、眼睑位置异常及年龄等。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视频终端的普及是加重干眼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视频终端的广泛使用及居住、办公环境空调设施的普及,干眼症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我国干眼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并有年轻化的趋势。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看手机,打游戏;佩戴隐形眼镜是两大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使用计算机的人至少会有一种干眼症的症状,上机时间长,眼干症状重;戴隐形眼镜可加重症状。他们认为经常从事注意力集中的工作和活动,如经常使用计算机,在荧光屏前工作和阅读(终端综合征,videodisplayerminaly,VDT),可引起瞬目间隔期暴露的眼表面积增大且瞬目减少,泪液蒸发加速而导致干眼。正常情况下,人们平均每分钟眨眼15次左右,操作电脑时每分钟眨眼5次,玩游戏机时每分钟仅眨眼3次,眨眼频次减少,导致眼睛泪腺分泌泪液功能低下,引发眼结膜“泪液润滑剂”减少或不足,极易出现眼睛干涩、发痒、灼痛、畏光等“干眼病”症状。
戴隐形眼镜后角膜表面的泪膜受机械性的压损、干燥及角膜组织对泪膜特别是水分的吸收;正常情况下每次瞬目动作是将泪液平均铺盖在角膜的表面来补充角膜表面所吸收及蒸发的泪膜,戴角膜接触镜后眼瞬目补充泪膜丢失的部分这一功能丧失或减弱,故发生干眼症与戴隐形眼镜的长短有明显的相关性。戴隐形眼镜,可使角、结膜感觉神经生长发育受损,致使角、结膜知觉功能下降,瞬目动作减少,泪膜代谢功能失调,是干眼症发生的主要原因。
干眼症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原因较多,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治疗的主要方法为补充泪液。目前,临床上已经研制出多种人工泪液用于临床以对干眼症进行治疗,某些患者需要长期使用人工泪液,但是某些患者虽然频繁使用人工泪液仍然不能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眼表的改变基于免疫炎症反应,细胞凋亡以及性激素水平的降低是干眼症发生的主要原因。
年Cohen等从小鼠体内分离出EGF,年又从人体内分离出人EGF(hEGF),并证明了它是一种可以促进细胞分离的活性物质。表皮生长因子(EGF)是一类可以使得细胞分裂、增生、分泌以及移行等的蛋白质,对结膜以及角膜上皮细胞具有非常强的促分裂与增生功能。角膜损伤之后的修复,有赖于角膜缘干细胞的分化、增殖以及分化细胞向角膜中心迁移。EGF与角膜缘干细胞膜上的EGF受体之间相结合,对细胞内的一系列信号传导途径进行激活,经过细胞中会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从而使得RNA及DNA、蛋白质的合成速度加快,实现了细胞的迅速分化以及增殖。若给予患者人工泪液治疗,如硫酸软骨素滴眼液,只能消除干眼症的部分不利因素,如外界刺激及蒸发等,仍无法解决干眼症的核心问题。只有及时在损伤的局部使用外源性生长因子(如rhEGF滴眼液),提高干眼症病症位点生长因子的水平,才可满足损伤部位生长因子受体结合的最大需求,从而改善干眼症患者的不良症状。
将60例87眼干眼症患者随机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42眼与45眼。对照组采用硫酸软骨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结果发现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1%,显著低于观察组(91%)。说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干眼症疗效显著,其治疗干眼效果优于硫酸软骨素。
引文:
雷海云.干眼症研究进展的综述[J].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6(4):-.
王艳春.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滴眼剂在治疗干眼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15(1):-.
遇见
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gyzzlyy/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