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干眼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据统计,我国目前干眼症的发病率高达30-50%。
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的不足,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眼表组织病变为特征的眼病。
主要表现为:眼干涩、磨疼、烧灼感、畏光及视物模糊、眼疲劳等症状,严重者影响工作生活,甚至不能睁眼视物。
正常人每分钟大约眨眼15次,每眨一次眼,就在眼表刷一层泪膜。泪膜由三层构成:粘液层,水液层,脂质层。泪膜是眼表的第一道屏障,可以保持眼表湿润和光滑,防止微生物入侵,并给角膜提供营养。泪液由泪腺以及结膜的杯状细胞分泌,若泪液分泌不足或泪液蒸发过强,均可引起干眼。
一、干眼症常见的病因
眼表的慢性炎症,如睑板腺功能障碍、泪腺炎、睑缘炎等;
每天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尤其大量应用电脑、手机等视频终端;
更年期女性的内分泌紊乱;
频繁或长期使用含防腐剂的滴眼液;
长期戴隐形眼镜;
曾有眼部的手术、外伤病史的患者;
全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
二、中医对干眼的认识
干眼症属祖国医学的“神水将枯症”、“白涩症”的范畴。
干眼症虽为眼表疾病,但与全身整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
肝开窍于目,泪为肝之液。
肝主藏血,目受血而能视。
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心情不畅可导致肝郁气滞,郁久化热,热极伤阴而致干眼。
久视伤肝血,过度用眼可导致干眼、视物模糊。
临床干眼患者除了用眼过度以外,多有工作紧张,压力较大,情志不畅,身心疲惫,睡眠不好等亚健康状况。
我们临床根据其生活、工作环境,情志状态整体考虑,给予疏肝,清肝,养肝,明目等调肝法综合治疗,辨证施治针药并施,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治结合,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
三、中医的特色治疗
1辨证应用中药肝经郁热型—自拟柴芩润目汤,已获省科研成果二等奖;阴虚内热型—自拟养阴清热汤。
2石斛爽目颗粒该药为我院院内制剂,有滋补肝肾,养血明目之功,对干眼、眼疲劳有较好疗效。
3眼部针刺可以改善局部营养与血液循环而滋润眼睛;腹针可以开郁补虚,调理五脏六腑,平衡阴阳。
4中医特色疗法中药热奄包、眼部刮痧、穴位贴敷、中药熏蒸、离子导入、睑板腺按摩等治疗根据不同情况配合应用。
四、干眼症防护小贴士
0
01
多眨眼,使泪水均匀地涂在角膜和结膜表面,以保持润湿而不干燥。眨眼次数少会导致泪液量减少,而暴露在空气中的泪膜会快速蒸发,失去对眼球的保护。尤其操作电脑、驾车、读书等长时间用眼,应提醒自己多眨眼。
02
注意用眼卫生,勤洗手,不要用手揉搓眼睛。用眼一小时左右休息一会儿,闭目养神,或眺望远处。
03
长时间使用电脑者要与电脑距离保持在60厘米以上,使视线保持向下约30度,使颈部肌肉放松,使眼球表面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减到最低。
04
避免或尽量少戴隐形眼镜。
05
尽量少使用空调,使用空调要注意定时开窗通风。
06
按需点人工泪液,最好选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营养液),注意不要过频,一天最好不超过6次。
07
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锻炼身体,学会享受生活乐趣。生活中多一些“淡泊”与“宁静”,少一些“烦躁”与“焦虑”。
08
若患有干眼不能自我缓解者,医院就诊,中医药防治干眼症有显著效果。
眼科:白世淼
图片来源网络
◆◆◆◆◆
大家都在看4月14日健康有道:下肢静脉曲张,再不拯救就来不及啦!
国际护胃日:保“胃”健康,从养肝调脾做起!
中医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协同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祝贺!医院副院长王彦刚当选“石家庄市年度市管拔尖人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