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
每周一味
辛丑牛年,
继续介绍与“牛”有关的中药,
本期主角是“水牛角”。
中药·水牛角
牛科动物水牛的双角。全国大部分地区有饲养。
割下牛角,洗净,干燥,镑片或挫碎成粗粉、细末。
苦、咸,寒。归心、肝经。
清热凉血,解毒消斑,安神定惊。
1.温热病,热盛火炽,壮热不退、神昏谵语,常与连翘、玄参等配伍;温热病邪热入营分,烦渴舌赤、夜寐不安,可与金银花、玄参、黄连等配伍应用;小儿高热烦躁、惊厥抽摘,常与羚羊角等配伍。
2.血热发斑,可配伍玄参、石膏、知母等药;血热吐血、衄血、咯血,可配伍生地黄、白茅根、侧柏叶等。
3.热病神昏、谵语、惊狂等,常与玄参、石膏配伍应用。
锉碎煎服,15-30克,宜先煎。锉末冲服,5-15克。亦入丸散剂。外用适量锉粉或烧灰调敷。
块片
镑片
刨片
使用注意
1.牛角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特别是对于痰热内扰型的失眠患者而言,由于常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喜食肥甘厚腻、生冷之物,损伤脾胃,因此服用此类药材对身体更加不利。
2.水牛角仅有少数患者服用后出现消化道疾病,症见胃部不适、腹胀、腹泻、恶心等。亦有少数患者出现失眠,所以失眠患者应慎用。
药膳·水牛角巴戟粥
巴戟天15克、羊肉50克、水牛角10克、薏米20克、粳米50克。
1.将巴戟天洗净,再与水牛角屑一起水煎,去渣取汁;
2.将羊肉洗净,细切后与薏米一起放入药汁中煮成粥即可。
滋肾平肝,强壮补虛。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身体虚弱、面色黄黑、头晕耳鸣等。
鉴别用药·犀角
为脊索科动物门哺乳纲犀科动物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黑犀及白犀的角。前三种通称“暹罗角”或“犀角”;后两种通称“广角”或“天马角”。药材质量以个大完整,灰黑色,表面无裂際,角尖粗长光滑,底盘网眼明显,中心乌黑者为佳。
苦、咸,寒。凉血止血,泻火解毒,安神定惊。
1.热入血分,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斑疹紫黑等证。
2.温病火热炽盛,高热不退,神昏谵语等证。
3.温病热传营分,证见身热夜甚,心烦失眠,时有谵语,舌绛等。
锉成细粉冲服或磨汁服0.5-1.5g。
1.本品性寒入血分,证属虚寒或热邪未入营血者不宜应用;孕妇慎用。
2.本品畏川乌、草乌。
3.犀牛为珍稀保护动物,故犀角已禁作药用,目前多用水牛角代替(剂量比犀角大10倍左右)。
参考资料:
《中草药图谱及经典配方》
《汉英临床中药药典》
《临床常用中药饮片原色图谱》
图、文
宣传处
图片
部分来源网络
编辑
王丽君
责任编辑
许士明
邮箱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gyzsszl/6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