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淀粉 >> 淀粉种类 >> 正文 >> 正文

生物类不是天坑,而是你不了解

来源:淀粉 时间:2024/9/17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后都会有很多的触动,总想记录一些东西,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帮助,高考是一场选择的竞争,更是家长视野的竞争,一是比拼家长功课做得是否到位,即使寻求高报老师帮助,因为真正了解孩子的还是家长,志愿老师只是家长和考生可以借力的平台,永远不要指望一切靠志愿老师来完成,如果完全交给志愿老师,那就是把孩子的命运交给了别人,二是任何选择比拼的都离不开眼界,你看的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你看的是否透彻,孩子未来就能生活的是否透彻。

“网红名嘴”张雪峰老师频上热搜,似乎是给一些家长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其实我以为是在堵住孩子一个个要去的路,选择专业,我们总在听一些人说,某某专业是天坑,某某专业如何,其实都是一种片面之词,社会本就是有各种人组成,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位置,也许某个位置不适合你,也许某个位置你去不了,但是你不要认为某个位置不重要,更不要认为某个位置是天坑,世界上一切事情都是相对的,既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差,关键是我们在作出选择前是否真正了解某个专业的来龙去脉,了解某个专业的真实情况,永远不要窥一面而见全貌。

我们一直在吐槽的生物科学专业真的那么不堪吗?其实不是,生物科学的职业前景跨度较大:做的好,可以有高尚的追求成为造福人类、取悦自己的伟大科学家;做的一般,可以成为生物技术产业的普通从业人员。

所以选择生物科学在于你适合不适合,一是你是否属于研究型人才,二是你的数学、外语是否足够好,三是你是否真正能静下心来用一生去做好一件事。

①生物学本科毕业后出国读研究生,不仅比其他专业都容易,而且不需要家庭负担,全部学费可以由外国学校或院系、实验室支付,还有足够自己和配偶生活的助研费。

②如果留在国内读研,现在也比较容易。生物学大量缺乏优秀研究生来源。以前出国的很多,现在即使出现转折,从北大清华开始都有相当一些留在国内读研究生,整体研究生需求还是很大。

全国前二十的大学,其生命科学学院一般每年一百多本科毕业生(少数有两百多的)。而北大和清华每年招收生物学的研究生就有以上。北大清华本身是生物的研究生远多于本科生。

可想而知,科学院很多研究所都难以获得足够数量的优质生源。例如,某年,有些非常出色的研究所,招收大量的来自烟台大学的本科生读研。这不是特例,而是中国大量需要生物学研究生的现状所造成。

③生物研究生不仅来源于综合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也来自医学院的基础医学部、农业大学的一些专业。我国农业大学的遗传经常教的优于生科院和医学院,经典遗传分析大有用途,比基因测序有用的多,可以从考分较低的农学院入本科之后研究生到比较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读研究生。

农业大学是我国特色的院校,如果选对专业,学到扎实有用的内容,可以对以后的科学生涯很有益处。

④生物学博士毕业后,一般需要做一段时间的博士后。在国外和中国现在都是实验室资助。中国以前博士后数量不多、工资很低,现在很多单位都改观了。目前,国内博士后一般年薪至少二十几万,有些到40-50万的单位和实验室(也与年资和优秀程度有关)。因为一些单位博士后完全由导师决定,所以名额不是问题,而收入差别可以较大。

⑤生物的博士后做完,可以申请国外、国内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助理教授或研究员。中国的生物学教职很多,各个大学每年都在招收。现在至少有几十个单位的年薪和研究启动经费都比较好。比较这些单位的时候,目前真是要比较前景,而不是比较眼前给的经费(大多数人经常犯这种只看眼前的钱的错误,而且劝不动,后来发现自己吃了近视的眼前亏)。可以说,有些单位在年薪上都可以与美国相比了,甚至更高。当然,一般人会不相信,但事实就是这样。

⑥不做博士后、甚至不读研究生的本科毕业生,也可以加入生物技术产业。

高考是改变人生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报考大学和选择专业更被认为是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考生及家长在选择迷茫时,可以将“导师”的建议作为参考意见,却也需结合自身实际做出理性判断。一方面“导师”的建议不是金科玉律,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就业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变化,集中报考也会使市场饱和,曾经的就业“蓝海”很可能成为“红海”。另一方面,学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也应成为重要考量因素,对于依靠高考改变命运的人群来说,确实可以将能否端上“饭碗”作为重要抉择标准,但也应看到社会职业和岗位的丰富多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一个初出茅庐的高中生,选择什么专业,当然应该结合自己的兴趣,但是,重中之重还要是考虑时代的进程。

中国要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攀升,中国要从重点抓经济总量到重点抓经济质量的升级,中国要通过新型举国体制突破美国及其盟友的卡脖子、从而真正进入全球核心科技创新的第一序列。

而生命科学则是我国重点突破的一个关键,所以近些年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投入还是很大的。

我们所熟知的癌症疫苗都是预防性的,例如HPV疫苗和乙肝病毒疫苗,旨在预防病毒感染,继而避免癌症发生。mRNA癌症疫苗更多的以治疗性为主。

新医药的研发都离不开生命科学,年开年,AD领域就有重磅好消息,1月6日FDA加速批准了渤健/卫材研发的单克隆抗体疗法——用于减缓认知衰退的AD药物仑卡奈单抗。这款新药的成份是以高亲和力与抗淀粉样蛋白β(Aβ)可溶性原纤维结合的人源化IgG1单克隆抗体,是继Aducanumab后,全球第2款获批上市的Aβ单抗。

基于类器官技术的药物筛选,类器官是利用人体组织干细胞或患者肿瘤组织建立的具有稳定表型和遗传学特征的重要体外模型,并能长期稳定传代培养。

还有靶向蛋白降解剂、中药药效物质高校发现技术体系、体内基因编辑技术、AI+手术机器人、入式柔性脑机接口技术、干细胞体外扩增培养体系、多模态生物医学大数据的肿瘤风险智能评估等等。

所以说任何专业只要你足够热爱,就大胆的去选择,选择后就全力以赴去学好它,你的未来就一定不会差,甚至还会比你想的更理想。

在应试教育下,高中生就是没有办法对这些有这么多认知的,所以高报成功的基础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家长的视野和所做的功课,永远不要屏蔽一个孩子的梦想,而是帮助孩子努力去实现梦想。

张雪峰老师也许说的是大实话,但是太现实了,一个人如果活得太真实,有时候会感到生活的很无聊,这也是一些孩子动不动就出现抑郁的一个根源,因为当下的社会太世俗,让我们丢弃了灵魂的追求,人要活的有意义有时就是要疯狂一些,打破世俗的眼光,活出真实的自己,“当生活在底层的人们问是否还有追求精神享受的权力,张雪峰的答案告诉你,你没有这个资本,所以不建议。”

倘若一个人失去了梦想,也就没有了追求的目标,进而会对生活失去希望。因此,人在活着的时候,不能没有梦想。

失去了梦想的人,就像大地见不到阳光一样,生活中的那点生机将会荡然无存,更不要说什么成功和快乐了。人活一世总得选择一条自己要走的路,无论你是否愿意,或对或错,你都得为你今后的人生着想才行。

正如司马迁所说的那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些人虽然活了百余岁,可是直到死去都无人知晓,然而有些人尽管只活了二三十岁,但他们的名字却能永远被人铭记。

我国恢复高考几十年,真正成为我们敬仰的人太少了,为什么?因为我们被一切以钱为上的思想侵蚀的太深了,我也是普通人,我在高考指导时,也在和孩子说要面对现实,人首要是生存,其次才是梦想,但是对于一个执着于梦想的孩子,我们不应该是剪掉他们梦想的翅膀,而是帮助他们更好的去规划未来,帮助他们努力去实现梦想,也许他们就是下一位屠呦呦、钟南山、李兰娟……

当一个人在一条路上能够不断追求进步、一直坚持,我仍相信我们都会或多或少的实现自己的一些想法。人活着千万不能与草木同腐,更不能醉生梦死,否则只是枉度人生,没有任何意义。

一些人认为有钱就是幸福,幸福就是有钱,只有有钱了才能幸福。

当幸福达到一定程度时,即系数为0.25时,幸福和金钱的关系就不大了,甚至还有可能下降。

人在饥饿时,幸福是一顿丰盛的佳肴,而当我们不再因为饥饿忧心时,梦想才是我们幸福的佳肴。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shgyz/9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