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文摘出品
有人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粮食史。
这里所说的粮食,指的是各种主食,无论是水稻、麦,还是土豆、玉米等,这些包含了大量淀粉的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能量来源。
我们在高中生物课上都学过,植物能产生淀粉靠的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让植物可以通过二氧化碳和水就生成有机物和氧气,但是植物需要阳光和叶绿体和细胞生物才能完成这样的转换。
这种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使得人类数千年以前主要的食物来源都是靠大规模种植各种农作物来实现,这个过程最短也需要几个月,期间还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这种不确定性让科学家从很久之前就开始探索人工合成淀粉来替代植物生成,但是多国科学家的积极探索却一直未取得实质性重要突破。
9月24日,《科学》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该论文来自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马延和团队,论文介绍了他们采用一种类似“搭积木”的方式,从头设计、构建了11步反应的非自然固碳与淀粉合成途径,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
这是人类首次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这项研究如此‘科幻’以至于科幻作品也很少做这样的想象,毕竟在已经建设火星基地的未来,马特·达蒙还需要再火星上种土豆才能活下去。
论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shgyz/9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