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节过的很忙碌,因为我家娃在检查视力时发现两只眼睛度数都涨了度(1年零2个月内涨的)。
为了给娃看近视,我跟娃她妈心操的稀碎。现在青少年近视是一个普遍现象,估计很多家长都很焦虑。
所以今天就以我们的亲身经历来聊聊青少年近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些帮助。重点是告诉一个大家可能还不太熟悉的近视防控手段——非球微透镜镜片。
本文结构如下:
01导致青少年近视的原因
02几种控制近视的方法
03几种手段的总结
04几点体会
01导致青少年近视的原因
关于近视的原因,网上有许多介绍,一搜一大把,今天只说说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遗传
娃他妈经常说我是娃近视的第一责任人。我只有默默无语两眼泪。作为一名右眼上千度的资深近视患者,任何的辩驳都是无力的。
图片来自网络
我家娃在四、五岁左右就查出来眼睛有散光,其中一只眼睛散光有多。
顺便说一句,我家娃没有看手机或者pad的习惯,平时都不碰这些东西。只是疫情之后,有时候要求上网课会看一下。所以这个散光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遗传。
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就算有散光,如果保护的好,还是可以做到不近视,或者至少不会发展的那么快。
我家娃之所以近视发展那么快,跟饮食有极大的关系,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甜食
我家娃爱吃甜食。之前她每天的早餐都是蛋糕或者面包一类的甜食,除此之外,还喜欢吃一些零食。
经过医生和实践证明,甜食确实对视力有非常不好的影响。
甜食本身对眼睛没什么伤害,但是甜食在身体里代谢的时候会大量消耗维生素B1和钙离子。
维生素B1的作用是保护视神经,钙离子则可以保持视网膜的弹性。
一旦这两种物质在体内的含量降低,就会导致晶状体压力升高、眼球前后径拉长,从而加重近视的发展。
顺便说一句,甜食的害处其实还挺多的,比如容易造成龋齿(也就是蛀牙)、引起胶原蛋白流失,使皮肤失去弹性、引起三高等等。
所以现在都流行所谓“抗糖饮”。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自然界中很难找到甜味的食物,所以这种对糖的渴望被刻在我们的基因里。
百度上随手一搜“抗糖饮”
图片来自百度搜索截图
几乎每个人在抵御糖的诱惑时都很艰难,很多人也都知道甜食吃多不好,但还是忍不住。现在火遍大街小巷的奶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有点跑题了,咱们继续说回近视。除了甜食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用眼习惯。
第三个原因:用眼习惯
用眼习惯其实都是老生常谈的事情,无非是用眼30分钟要休息10分钟之类的。
不过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就是户外运动。户外运动对防控近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们户外运动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说法我最先是从我家娃老师那里听到的,医院也得到了医生的肯定。
户外运动预防近视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户外运动可以晒到太阳,促进钙的生成。前面提到过,钙可以保持视网膜的弹性。
另外一方面,户外的自然光是全光谱光源,而且由于自然光比较强,孩子的瞳孔会收缩,镜像会加深且较为清楚,眼睛不容易疲劳。
除了户外运动,医院检查时,还听医生提到了学钢琴的孩子更容易近视。
这种栅格状的图案容易引起视疲劳
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五线谱和琴键都是栅格状的,这种栅格状的图像最容易引起视疲劳。上面这首乐曲难度还不算大,也就4、5级左右,8级以后的更复杂、更费眼。
所以在这里提醒下各位宝爸宝妈,如果孩子要学琴一定要严格遵守练30分钟,休息10分钟的好习惯。
第四个原因:长个子
这也是听医生说的,孩子在长身体的时候是近视最容易发展的时候。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今年我家娃个头蹿的挺高,然后近视度数也涨的最厉害。
后来我仔细回想了一下,我家娃的近视正是以上几种因素的叠加:首先在长个子阶段本身就容易近视,然后再加上爱吃甜食、户外活动又不够。
好巧不巧又赶上疫情,没能定时检查,度数上升了,却没有及时更换眼镜,这才导致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度数上涨了度。
02几种控制近视的方法
在知道孩子的近视状况之后,娃她妈和我都急的不行,到处寻求解决方案。
所有的医生都说近视没有办法彻底治疗,只有采用一些手段进行控制。
目前常见的控制手段有:普通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非球微透镜、以及终极大法——激光手术治疗。
下面挨个介绍一下。
第一种控制手段:普通框架眼镜。
以下评分都是以5分作为满分
价格:★★★★★(星越多说明越便宜)
效果:★★★☆☆
舒适性:★★★★☆
安全性:★★★★★
便捷性:★★★★☆
这种方法应该不用我多说,因为现在几乎90%的孩子用的都是这种手段。它的优点是成本低,技术门槛也低。
图片来自网络
缺点就是它的控制效果没有其他几种手段明显。度数不高的孩子(比如度以下的)可以先尝试这种普通的手段。
第二种手段角膜塑形镜(别称“OK镜”)
价格:★★★☆☆(每年1-1.5万)
效果:★★★★☆
舒适性:★★★☆☆
安全性:★★★☆☆(结膜炎、干眼症等)
便捷性:★★★☆☆(每日护理,较为繁琐)
角膜塑形镜还有个俗称,叫OK镜。这个名字听起来很高大上,到底是个啥东西呢?
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它理解为硬质的隐形眼镜,只不过它只在夜间佩戴。
角膜塑形镜
图片来自网络
较低度数的孩子,在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之后白天甚至可以不用再佩戴框架眼镜。
我们知道近视的成因主要是眼轴拉长,光线进入眼球后无法落到视网膜上。
角膜塑形镜是利用它和眼球之间的泪液压力,在夜间对眼角膜进行塑形,强迫它变回合适的曲率,是一种纯物理的纠正手段。
图片来自网络
角膜塑形镜的优点是纠正效果好,据有关数据显示,配戴OK镜近视加深的幅度比配戴框架眼镜能减少40%--60%。
而且夜间佩戴之后,白天不用再戴框架眼镜,非常适合一些不乐意带框架眼镜,或者因为职业关系不便佩戴眼镜的群体。
不过角膜塑形镜只适合度以下的中低度近视患者,而且角膜塑形镜虽然纠正效果好,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第一个缺点是成本高。市面上的角膜塑形镜一般都在1万元-1.5万元一副,一年到一年半需要更换一次。相对于普通框架眼镜,成本要高的太多。
第二个缺点是副作用风险大。其实角膜塑形镜相对来说是较为成熟的技术。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可能会有些人在佩戴后会产生副作用。
最常见的两个副作用是结膜炎和干眼症。
结膜炎好理解,因为这种眼镜是直接怼在眼睛上的,如果对眼镜清洗的不到位,容易把细菌带到眼睛里。
图片来自网络
至于干眼症,则是由于夜间长时间佩戴着OK镜会造成眼球缺氧,发展到最后就会变成干眼症。
所以现在角膜塑形镜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透氧性好不好。
第三个缺点是孩子不配合。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记得自己第一次带隐形眼镜的时候,各种流泪、痛痒,而隐形眼镜还是软质的。
可以想象这种硬质的OK镜戴在眼睛里,孩子肯定会非常不舒服。
角膜塑形镜的佩戴过程
当时我家娃在试戴时,眼泪哗哗的。不是哭,是那种直接的生理性反应。
其实我家娃平时还是很听话,对疼痛耐受度也算是很可以的,但是试戴后还是情绪非常烦躁。
关键是我家娃的情况不算是特例,一起试戴的几个小朋友,完全适应的没有几个,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有个小女孩还跟家长直接吵了起来。
第四个缺点是镜片护理比较麻烦,不够便捷。镜片如果护理的不好,容易得角膜炎、结膜炎之类的。
每天都要护理镜片
在这里还要郑重的提示一句:角膜塑形镜是一种医疗手段、是一种医疗行为,医院去检查、试戴。
医院会对佩戴者作一系列规范的检查,以确定能不能佩戴。千万不能随便找没有资质的机构或店面去做。
比如我家娃在做完检查之后,医生就说娃的眼球状况比较复杂,因为除了近视还有较高的散光,需要不断调试和试戴。
在权衡再三之后,我跟娃她妈决定暂时放弃OK镜,再试一下别的技术。
第三种手段:高非球微透镜(别称“离焦镜片”、“学生近视控制镜片”等)
价格:★★★★☆
效果:★★★★☆
舒适性:★★★★☆
安全性:★★★★★
便捷性:★★★★☆
这种控制手段也是听我家娃的老师介绍的(在此要郑重的表达一下感激之情)。
非球微透镜是最近三五年才出来的产品,按照医疗数据来看,控制近视的效果几乎与角膜塑形镜持平。
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微透镜的原理。
我们知道,普通的近视镜片就是一个凹透镜,所有的光线经过镜片之后汇聚到视网膜上是在一个点上。
普通近视镜片的工作原理
图片来自网络
眼睛为了适应这种非常聚集的光线,会把眼轴拉长,让近视发展的更快。
这种微透镜技术则是在一个镜片上做出来许许多多的小凹透镜,形成了凹透镜阵列。
微透镜阵列
图片来自小红书截图
通过凹透镜的阵列把成像均匀的分布到整个眼底,这样眼轴就不用过度拉伸,以起到控制近视的作用。
非球微透镜(成像均匀分布到眼底)
图片来自网络
目前这种微透镜在市场上有好几家都在做,比如豪雅的新乐学,依视路的星趣控还有蔡司的成长乐。为了避免做广告的嫌疑,在这里不说我家娃带的是啥牌子的了。
注意看影子
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镜片一副大约在元,比普通框架眼镜要贵,但是和角膜塑形镜比起来要亲民的多。
按照在北京、医院的眼科试点数据,这种镜片的近视控制情况都比较好,几乎与OK镜相同。
我们后来在南京的吴良材眼镜店咨询了一下,据眼镜店的工作人员介绍,大部分的孩子带这个眼镜能将度数增长控制在每年25度至50度之间,还有一小部分孩子甚至可以做到一度不长。
总体来说,近视上涨幅度压低了60%-70%左右。这个数据和我在网上查到的数据差不多(知乎上面查的)。
更重要的是,因为佩戴时就与普通的框架眼镜一样,所以孩子们的接受度比较高,也不需要对眼镜做复杂的护理。
于是我和娃她妈一致决定还是先试试这种镜片。毕竟像角膜塑形镜那种直接怼在眼球上的东西,还是让人有点不放心。
第四种手段:激光近视手术
价格:★★★★☆(一次性费用)
效果:★★★★★
舒适性:★★★★★
安全性:★★★★☆(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便捷性:★★★★☆(术前麻烦,术后方便)
这种技术现在也很成熟,但是个人认为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做,为啥呢?我们可以看下这个手术的基本原理。
激光近视手术过程
图片来自网络
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出来,所谓的激光手术,其实就是用激光把眼角膜给打薄,切成凹透镜的形状。
或者换句话说,就是在眼球表面切一块,把眼球做成眼镜镜片的形状。
图片来自网络
很显然,这种手术会把人的角膜变薄,如果等人上了年纪之后眼压升高可能会对角膜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这种手术如果因为特定原因必须要做,医院。医院会进行一系列检查,确定你的眼睛是不是适合做这种手术。
03几种手段的总结
从价格上看:普通框架眼镜最便宜、非球微透镜次之、激光手术再次之,最贵的是OK镜(因为是持续性的投入)。
从效果上来看:最好的效果是激光手术,但是要等孩子成年之后才能做,确切说这是治疗手段,而不是控制手段。次之是角膜塑形镜和非球微透镜。效果最一般的是普通框架眼镜。
从舒适性上来看:最舒适的激光手术,因为做完手术之后可以完全脱离眼镜;次之是非球微透镜和普通框架眼镜;舒适性最差的是角膜塑形镜。
从安全性来看:非球微透镜和普通框架眼镜最安全,角膜塑形镜次之,激光手术再次之。
从便捷性来看:最方便的是手术、非球微透镜和普通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最麻烦。
为了方便大家比较,我又做了一张复合图。
从适应人群来看:激光手术适合成年人用于治疗近视,对青少年控制近视效果一般。
框架眼镜适合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人群(但是可能会牺牲一些控制效果)。
角膜塑形镜适合于对价格不敏感、有耐心又细心的家长和孩子。另外还需要孩子的的耐受度比较好,乐于配合。
非球微透镜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价格不是太高、控制效果又几乎与角膜塑形镜相同。最重要的是安全便捷,舒适度高,孩子相对会比较配合。
所以,个人认为这几种手段的选择顺序应该是:普通框架眼镜非球微透镜眼镜角膜塑形镜激光手术。
如果前一个手段能有效控制近视增长就没必要跳到下一个手段。
04几点体会
最后聊聊陪我家娃看近视的几点心得体会。
第一点:及时检查!及时检查!及时检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及时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近视也是一样。
我家娃这次度数上涨这么快,就是因为没有及时检查,所以度数加深了都不知道,眼镜镜片也没有及时更换。
现在回想起来,哪怕当时因为疫情无法外出,医院先看一下。这样的话也不至于到现在这么深的度数才发现。在这一点上我是有责任的。
所以防控近视第一要点就是要及时检查。最好在孩子4、5岁的时候就建立视力档案,然后每隔一年或半年检查一次。
图片来自网络
尤其是在孩子长个子特别快的阶段,最好3个月就检查一次。
通过日常的例行检查,掌握孩子的近视发展情况才能更好的决定使用哪种控制手段。在这里把选择顺序再放一遍:
普通框架眼镜非球微透镜眼镜角膜塑形镜激光手术
第二点:用眼习惯非常重要
我们家娃就是在疫情期间,在家里宅着,没有户外运动,再加上网课和看电视,造成了视力的急剧下降。
一定要有良好的用眼习惯,定时让眼睛放松,多做户外运动,控制甜食。
第三点:谨慎选择医疗手段
现在近视防控手段比较多,各有利弊,各位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谨慎选择。选择的不好可能反而会加重近视的发展。
可能因为我个人是比较求稳的性格,所以偏向于新型的高非球微透镜镜片。
对于相对激进的角膜塑形镜和激光近视手术我们持谨慎态度。
我在网上查了许多资料,做激光手术有失败的导致失明的;做角膜塑形镜有搞成干眼症的,甚至有极端个例造成视网膜脱落视力急剧下降的。
客观的来说,任何医疗手段都是有风险的,没有办法做到百分之百。
虽然医生告诉我们这两种技术的安全性很高,但是毕竟眼睛是非常娇嫩、非常金贵的器官。
哪怕万分之一的失败概率落在自己头上那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没有回头的余地。
如果真的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也许到时候就会责怪自己早知道如此还不如近视一点,总好过其他的严重伤害。
所以在综合身边人的推荐、网上的临床数据和网友的推荐之后,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非球微透镜镜片。
另外,我们现在给孩子把课后服务也暂停了,保证她户外活动的时间,还给她报了几个球类运动培训班,希望能有效的控制她的近视增长。
我家的非球微透镜镜片眼镜还没到,等用满三个月之后再告诉大家使用效果。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近视娃的宝爸宝妈们。如果觉得有用,还请您点个“在看”,帮助更多的人。
小丸子的花轮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gyzzyzl/7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