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干眼症的治疗 >> 干眼症中医治疗 >> 正文 >> 正文

无限极现身晚会开场广告,尴尬了谁

来源:干眼症的治疗 时间:2021-8-6
反传防骗联盟   今年“3·15晚会”播出前的“黄金5分钟”,有多个广告。其中一个是“无限极”。

  这个细节很快被一些大V捕捉到,并引发议论。“急诊科女超人于莺”称:太打脸了。

  

  微博认证为“小道消息”出品人的大V“Fenng”则称:央视3·15开头来了个无限极广告,那还看啥?

  

  目前在Fenng的微博主页中已经搜不到这条信息了。

  对于上述大V的反应,如果了解无限极这些年来从未断绝的“涉嫌虚假夸大宣传、拿着直销牌照做传销”等质疑,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虚假宣传危机爆发年,

  获评健康产业正能量奖

  无限极的   全球市场调研公司Euromonitor于年11月发布报告,称无限极是中国保健品市场份额最大的企业,及最大的本土直销公司。《福布斯杂志》曾评价无限极“规模已大得无法隐藏”。

  无限极   区别于   但从公开渠道信息看,“真实故事”和现实似乎不是一回事。“医学界”于“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发现,仅年,涉及无限极产品责任纠纷,及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的民事判决书,有3份,都提到无限极产品致当事人身体损伤。

  年1月,陕西3岁女孩服用无限极致心肌损伤,被广泛   服用4个月后,家长辗转带孩子于商洛、西安、医院求治,多次被诊断为:佝偻病、干眼症、眼压高、肝损害、心肌损害、低血糖等。原因是药物蓄积、滥用药物。《人民日报》点名称“这是坑人”。

  

  比“虚假宣传”更严重的是,无限极不止一次深陷“人命官司”。相关案例继3岁女孩事件后,陆续被媒体挖掘出来。包括年,曾受三鹿奶粉影响患肾病的河南少年梁宏,因“双肾结石,肾功能不全”,一年买入4.6万元无限极保健品。服用后,因尿毒症死亡。以及,年,重庆癫痫患者王勇服用8天无限极产品后突然死亡。

  年5月,西安相关部门作出“雁市监处字〔〕第号”决定书,称无限极陕西分公司因虚假宣传、违规直销等三项违法行为,被罚没万余元。决定书表明:“无限极西安分公司是一家经营时间较长的直销企业,应当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和社会责任,因此当事人上述违法行为不具有从轻处罚的情节。”

  被罚1个月后,无限极下属公司在广东江门举办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抵制夸大、虚假宣传”为主题的“规范经营宣传日”活动。同年12月,无限极凭借前述活动,在“中国营养健康产业市场年会”上,获正能量奖项。

  消息传出后,“澎湃新闻”发表评论《无限极获健康产业正能量奖尴尬了谁》,并被《人民日报》转发。文章称:“正能量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受害者发声之前,没人有资格去原谅那些犯错的名人与机构。真正的勇士不是指那些伤害了他人之后号称自己要改正的人,众目睽睽之下,知错认错是唯一可行选项,没有勇气可言。改错不是加分项,因为不犯错是本分。荣誉只属于那些无论在明处还是在暗处都守底线、知敬畏的人。”

  

  闪烁着传销影子的直销模式

  在美国直销杂志《直销新闻》的“年度全球直销百强榜”上,截至年,无限极连续五年位列前七之内。

  “无限极的成功,与它很早就走直销的路线是分不开的,低成本运作和高速扩张为它带来裂变。”年,“健康界”援引某高校市场营销学教授发言称。

  年9月,国务院正式出台《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并在当年开始实施。《直销管理条例》所称直销,是指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经销方式。

  此后,我国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概括直销和传销的“行为特征”,指出:直销是合法经营行为,以“单层次”为主要特征。传销是非法经营行为,以“拉人头”“入门费”“多层次”“团队计酬”为主要特征。

  截至年年初,商务部累计发放93张直销牌照。其中,蚁力神已破产,大连珍奥的直销牌照于年被收回。无限极是具有直销资格的91家企业之一,于年获得牌照。但其“直销模式”屡被诟病,被指“闪烁着传销的影子”。

  《北京日报》、“澎湃新闻”等曝光“无限极奖金计划”称,无限极将直销员划分9个职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业绩量。加入无限极仅需办理元会员卡,此后每年保证元消费即可“保卡”;会员可自动成为直销员,发展“下线”、获得“分红”。一个月销售产品元,连续3个月就能成为无限极见习业务主任,可享受元以外10%的提成。按其培训话术,哪怕当月一分钱产品都没卖出去,只要发展人“下线”,月提成收入可达22.68万元。同时,直销员职级可以“世袭”,即子女可继承父母的优惠卡、职级及收入。

  快速、巨额利润的吸引力巨大。在“无限极百度贴吧”里,有大量帖子,讲述“无限极如何一步步把好端端的家庭,害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由于收入高度依赖销售提成,直销员有着最强烈的动机去推销产品。若直销企业疏于对直销员的监管,就很可能产生虚假、夸大宣传。由此造成生命权、健康权等损失,最终判决结果往往是经销商、直销员背锅。

  年,贵州望谟居民吴法宗服用无限极产品14天后死亡。家属将无限极公司及经销商告上法庭。无限极称,公司与经销商签订《经销商协议》“乙方的权利与义务”条款中,提到该公司明确约定经销商须“诚信经营,如实向消费者介绍产品,严禁存在任何虚假或夸大宣传的行为”。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级法院二审判决书显示,无限极经销商对无限极产品功效进行夸大宣传,且在明知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的情况下,仍要求吴法宗停止服用其他药物,承担30%的过错责任。

  “这些宣传技巧和操作流程怎么会是经销商个人能完成的呢?”《财经国家周刊》报道,大部分保健品企业都会指导经销商的宣传内容、操作流程,及如何引导消费者购买、如何开会等。

  然而,要对直销企业取证,执法难点颇多。一方面,直销企业及其产品在形式上,完全符合各项法律要件,资质手续齐备。其次,部分公司为规避风险,不管是宣传资料还是薪酬制度,都有一套明、一套暗的执行制度,这种差异需要通过证人证言、内部文件、财务报表、资金流向等各种证据来证明。这也就导致,“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不乏直销领域有名有姓的行业领袖,但实际被判承担主要责任的很少。

  年6月1日,无限极正式提出“直销×社交电商,赋能业务队伍”的观点,称“伙伴只需要在电脑或手机端操作,便可推荐韩国、澳大利亚的朋友使用无限极的产品,也可以分享加入无限极的事业机会。”

  无限极80后直销人李某告诉“销猫新零售”,正在学和养视频号,等粉丝量上来以后,再逐步考虑带货和直播问题。

  有了互联网的掩饰,直销监管何去何从?

文章来源:医学界,特此鸣谢!

编辑校对:刹那芳华,往事成菲,反传销坚哥

文章版权为原创方所有,如有侵权请沟通删除。

看完,请戳下“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gyzzyzl/66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