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舌经验谈
一般正常人的舌质,应是红润有神。若舌质淡红,多为虚象。舌质淡白,是元阳不足的虚寒症。舌质深红,是有热。舌质红绛,在外感症是热入营分、血分之象。在内伤症则为五脏受损、阴液涸竭的危候。舌质光剥无苔,为肝肾阴液不足之征。
倘一旦稍受外感而见浮白苔时,切忌用辛燥表散之药,只可给予淡味以轻宣肺气,待气机疏透,外感自解,白苔即退,然后再进滋养扶本之剂以调理之。
舌淡苔白,多属虚寒,但亦有个别因痰热内闭,兼见胸闷烦躁等症,需用苦辛微寒之品以透达之。待伏邪外达,舌质转红,苔则或转为黄或即退尽,其时胸闷见畅,烦躁亦定。若辨证不明,误作虚寒而用温热之品,则变症蜂起。
舌中有一条光滑无苔,四边有薄苔,是胃阴受伤,津液不足之征。忌用辛燥耗液药品,并须时时照顾胃液。
舌质淡红有裂纹,多是胃器质病。有外感时须辅以滋养气液药,防内伤外感同病加剧。若舌燥起刺,舌质中间花剥而起横裂纹,是食积化火。
这两种裂纹舌质,有虚实之别:舌苔黄厚满铺,一般多是热症;亦有中虚气滞,证见胸满气逆,食后腹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苔黄腻满铺,胖而不燥,是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的虚寒症。
凡遇此等舌症,用药切忌苦寒消导,当以轻可去实法,予芳香宣气化滞之品,以拨醒脾胃,苔即渐化,然后再进甘温调养脾胃之品。
舌绛多为内热的现象:舌尖绛,是心火内炎;两边绛,系伏热;若上半白苔,下半纯绛,是心火燎原之征,急宜大剂以清营分之热,不必顾其白腻之苔。
舌现小红点,多为心情不愉快。若舌质淡红,上见小红点,则兼脾胃虚弱,肝胆气郁。
若舌质深红而上有小红点,则是阴虚血热而兼抑郁不舒之候。大凡红点越多,内心越烦。
舌边见青紫色,大多有宿伤积瘀或腹中有症瘕。若有新病,应注意宿瘀并发。舌绛无津,虽以阴虚血热症居多,但亦间有因痰闭气机不调,津液不能上升所致。此时须问明胸脘宽或闷,头脑清爽或晕胀,二便通调还是闭塞,方可确定诊断。
舌赤起亮光,形似镜照面者,为“镜面舌”,多属危急病症。
外感病见此,多属平素体质阴虚血热,邪热入于血分之象,须急进大剂清解凉血之药急救之。若系内伤噎膈、反胃,或肝硬化腹水等病,则是真气暴露,阴液涸竭的危险病症。
舌绛赤,上有白糜苔,俗称饭花苔,为气液并伤,胃气内败外露之象。若久痢噤口不食,并见呃逆,则是冲气上逆,肾气不能固守的暴脱危证。舌质淡红胖大而苔白滑者,多为气虚元阳不足之患,但也有属于痰湿者。
舌质嫩红,边起轮齿者,为脾弱血虚之征,多见消化不良,胃脘疼痛和消耗性潮热等。
黑苔有寒和热之别:苔灰黑而质淡红润泽不紫赤者,为虚寒之征;舌胖大的是脾寒,舌圆短的属肾虚;若苔焦黑起刺而质深红干燥缺乏津液者,为热症;如症见渴饮壮热,是阳明燥热;消渴厥冷,心中疼热的为厥阴病候。
您的专属导师已上线!无论是解答困惑、疑症咨询、学习中医、领取资料,都可以添加导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gyzzlyy/6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