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利君
前段时间看到了一个游戏成瘾的热搜。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会议上,正式把“游戏障碍”定为疾病。
按照这个定义,“游戏障碍”者主要包括以下3项征状:
1、难以控制玩游戏的行为;
2、玩游戏在生活中的地位优先于其他日常事务和活动。
3、即使出现不良结果例如对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场产生影响,仍然继续玩游戏甚至程度升级。
也就是说,玩游戏上瘾以后也算是一种病。
这个消息一出,引发了许多家长的焦虑。
的确,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视频等的诞生,沉迷于虚拟网络世界的孩子越来越多,甚至影响到了亲子关系。
有不少家长,在后台和我们反馈孩子沉迷于玩游戏,导致学习下降,一到节假日就躲在房间不出门,性格也变得非常暴躁。
眼看着孩子变成“游戏狂魔”,却又不敢打骂,不知如何是好。
1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
无数的现实案例告诉我们,一旦孩子爱上网络游戏,就像染上“毒品”一样,难以戒掉。
不仅影响健康、影响亲子关系,还可能被不怀好意的人带入深渊,危害人身安全。
危害身体健康11岁的小辛,小学四年级,打得一手好游戏,是班上男生心目中的“吃鸡”王子。
每次写完作业,就拿起手机玩游戏,甚至在深夜凌晨1点,都还躲在被窝里玩游戏。
直到被妈妈发现,才没收了他的手机。
随后几天,小辛一到看书写作业就喊着眼睛痛得睁不开。
经医生检查,才发现小辛得了严重的睑板腺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干眼症。
小辛的睑板腺已经“扭曲”成网状,模糊不清,相当于中老年人水平。且将来只能通过治疗减缓症状,无法根治。
影响亲子关系随便在网上一搜,就能搜到很多关于孩子玩游戏被家长责备,而赌气离家出走的例子。
还有些孩子,为了购买游戏装备、皮肤,隐瞒父母进行游戏充值操作。
对于没有金钱观念的孩子来说,手机金额充值就是个数字,他根本分不清和00的区别在哪里。
就比如说这个来自低保家庭的12岁小男孩,转眼间就把家里的2万块给倒腾没了。
这是他父母辛辛苦苦攒了大半年的钱,最终只能祈求游戏公司退款。
网络性侵犯罪增加前段时间,有个微博名为“乔凯文”就曾收到粉丝的爆料:在某款儿童社交网络游戏中,潜藏着很多恋童癖。
他们利用儿童的涉世未深和懵懂无知,用游戏中的充值点券和道具哄骗孩子发“照片和视频”,甚者会哄骗孩子到线下施行性侵。
而这些孩子根本不知道发这些照片和视频的严重性。
另外,凤凰网公益孙雪梅曾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讲到:有人通过游戏币充值让孩子脱掉衣服实施性侵,甚至有的性侵受害者最后甚至变成了皮条客。
这以上种种案例无不告诉我们,网络游戏侵蚀着我们孩子的精神和健康!
3知乎上有个提问:有哪些东西,孩子千万不能碰?
一个印象深刻的回答这样说:“孩子千万不能碰的东西之一,就是能获得短期快感的东西。”
手机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它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内容让人获得短期满足,就像鸦片一样吸走孩子们的青春活力。
心理学家表示:用手机看短视频、玩小游戏都是一种高刺激行为,长期接受高兴奋体验,不仅消耗大量时间,还会让人难以集中注意力。
那么,为什么孩子会沉迷于网络游戏呢?
归根结底是因为现实世界里受到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gyzzlyy/5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