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个微博热搜:海口市民小甘经常熬夜和玩手机,三个月前明显感觉眼睛不适、干涩,他便在难受时滴一滴眼药水来缓解,然而症状却越来越强烈,经过医生确诊,小甘患上了干眼症。医院眼科主任赵普宁介绍,干眼是一种眼表疾病,近年进入高发期。大部分病因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时间过长,屏幕蓝光对眼睛造成刺激。
对许多人来说,智能手机就像身体的延伸,像始终固定在手上的额外器官。醒来第一件事是看手机,睡前最后一件事还是看手机。许多人每5分钟看一次手机,如果手机丢了或忘在了家,就会感到不安。这种行为,常被大家称为上瘾。用手机社交、网购、游戏都会上瘾。
那么,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影响身体健康吗?手机上瘾能被归为一种精神障碍吗?答案:是的,但不全是。
●
●
手机游戏爆款频出,说明上瘾有一定普遍性。最近,游戏“旅行青蛙”火了。有些人躲过了“王者荣耀”、躲过了“李泽言”、躲过了“跳一跳”,却掉进了蠢萌的青蛙大坑,天天心里惦记着“蛙儿子”。对游戏的依赖和上瘾,越来越引发人们的担忧。一方面,游戏开发者非常善于把握人们的心理,不断推出爆款产品;另一方面,焦虑、压力、孤独感困扰着现代人,游戏在某些方面迎合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尤其是青少年,更是容易深陷其中。
针对游戏上瘾,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有了比较明确的界定:首次在《国际疾病分类》修订本中将“游戏障碍”列入精神和行为障碍。“游戏障碍”患者无法正常生活、工作和社交。不过,世卫组织并未对此提出具体的治疗指导。
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参与游戏的人都具有“游戏障碍”。研究表明,在参与数字或视频游戏活动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受游戏障碍影响。“大多数玩电子游戏的人不会受这种障碍影响,就像大多数喝酒的人不会受酒精使用障碍影响。但是,在特定情形下,使用过度会导致不良影响。”世卫组织精神卫生和物质滥用司弗拉基米尔·波兹尼亚克博士表示。
更广泛地来看,世卫组织还没有探究清楚互联网、智能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使用与健康之间的关联。比如儿童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与认知发展、身体或骨骼发育之间的关系问题等。而且,在评估现有证据和研究的过程中,专家没有发现足够的证据,把任何一种技术驱动的行为成瘾列入修订本之中,比如“智能手机成瘾”。现在来看,关于科技及其可能造成的潜在负面健康影响的问题探讨,远多于科学研究与指导。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超过一半的人口上网,其中超过90%的人通过智能手机上网。中国可以为提高我们对于电子设备使用与健康关系的认识作出很大贡献。我们正在与中国的技术公司合作监测有关使用量和使用模式的数据,借此更好地认识科技对人类身心健康的作用。
随着技术革命性的发展,电子设备的使用在全球范围内突飞猛进,研究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正在奋力跟进。随着关于游戏障碍的宣布,世卫组织解决了拼图中的一块,但仍有大量工作需要齐心协力完成。
●
●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的好坏与人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3月21日是第十八个“世界睡眠日”,四川新闻医院举行的睡眠日义诊及健康知识讲座上获悉,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丰富,年轻人失眠群体正在逐步增多。其中,耍手机成为造成急性失眠的一个非常大的因素。医院睡眠中心孙元锋副教授提醒,晚上长时间耍手机会导致人体正常作息时间的紊乱,广大年轻人要控制耍手机的时长,规律作息。
女性、老年人、脑力劳动者是失眠高发群体
什么是失眠?
据孙元锋副教授介绍,一周内至少有三个晚上出现入睡困难和(或)难以维持睡眠,或者有无法恢复精力的睡眠引起的不适,伴随白天的苦恼或影响社会功能。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受到过失眠的困扰,在中国成人中约有38.7%的人失眠。而女性、老年人、脑力劳动者是失眠高发群体。“医院日常门诊中,女性失眠病人占到三分之二以上。”
那么引起失眠的因素有哪些呢?
孙元锋副教授说,引起失眠的因素主要有易感因素、诱发因素、维持因素三大因素。易感因素: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具有导致失眠的潜在特质(如:较为脆弱的睡眠系统、生理时钟缺乏弹性、遗传体质以及人格特质等);诱发因素: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如:生活事件、工作压力、人际关系、情绪困扰、生理健康情况的变化以及工作或作息时间的变化等);维持因素:失眠慢性化的因子(如:白天睡太多、缺乏运动、缺乏适当的日光照射、生理过度亢奋、安眠药物的不当使用、周末过度补眠以及床铺不适等)。
睡前长时间耍手机致作息紊乱成急性失眠重要因素
失眠,已不仅仅是一个老年问题,很多年轻人也受此困扰。在3月21日上午的义诊活动中,四川新闻网记者看到有不少年轻人也来到了现场咨询。28岁的刘先生就是其中一名。据刘先生介绍,他是一名医疗器械销售人员,每个月都要考核销售业绩,压力非常的大。晚上下班后,睡觉之前,就会躺在床上耍手机。“有时会耍忘了时间,一直耍到凌晨两三点,如果第二天是工作日,早上6点过就要起床,其实就只睡了三四个小时。”伴随着睡眠问题而来的是第二天的精神不佳和乏力,这种情况,刘先生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了。“今天听说有义诊,我就来看看。”
据孙元锋副教授介绍,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耍手机已经成为造成失眠的一个非常大的因素。在他的日常门诊中,像刘先生这样的病人不在少数。那么,耍手机为什么会导致失眠呢?孙元锋说,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睡前长时间耍手机会出现熬夜的情况,这就导致人体正常作息时间的紊乱。二是使用手机时对眼睛会有光线刺激,这种刺激会抑制一些与睡眠相关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失眠。“这种失眠属于急性失眠,早期干预治疗效果很好,通过药物干预,患者可以恢复正常。但倡导大家要控制睡前耍手机的时间,形成规律的作息。”
那么,是不是睡得越多越好呢?
孙元锋副教授表示,这是一个误区,并不是睡得越多越好,睡眠时间应与年龄相匹配。一般来说,20岁到30岁的成年人,每天需要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60岁以上的成年人需要5个半小时-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8-10岁需要8-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同时,孙元锋教授还提醒,早上床、赖床、白天睡得太多、玩手机等都是不良好的睡眠习惯,大家平时应注意改善。除此,打鼾也应引起大家的重视,因为这种现象的背后潜藏着呼吸暂停的危险。如发现有呼吸暂停的症状,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那么,什么是呼吸暂停呢?据了解,在夜间,当一个人在打鼾的过程中,鼾声突然中断,出现呼吸的停顿,这就是呼吸暂停。这种病叫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此病的后期危害重,带来的危害是全身性的。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肾脏、肝脏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本身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在打鼾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时就有猝死风险。
服务时间:每天9:30--20:00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gyzzlyy/3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