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干眼症的治疗 >> 干眼症手术治疗 >> 正文 >> 正文

年中国干眼专家共识袁进教授专

来源:干眼症的治疗 时间:2021-8-26

编者按:

近期,《中国干眼专家共识:检查和诊断(年)》将发表于《中华眼科杂志》,与广大医生见面。此次共识汇集国内众多干眼领域顶尖专家的智慧,在版共识的基础上,对干眼不同诊断方法的临床意义和价值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干眼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提出了更适合中国临床实践与发展的干眼诊断技术、诊断流程及诊断标准,形成新的共识意见,以期推动我国干眼诊疗工作规范、有序的发展,提高临床干眼的诊疗水平。

「医信眼科」特邀此次“检查和诊断”分共识的起草组负责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袁进教授,就共识的筹备工作、检查方法和诊断流程,新共识的特色亮点及其对我国干眼临床诊疗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精彩解读。

1、“干眼的检查和诊断”专家共识的筹备工作?

“检查和诊断”分共识是整个干眼共识修订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干眼20年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不少标志性的成果,其中之一是《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年)》,这是第一次由我国专家针对干眼提出的从诊断到治疗全方位的临床建议。

随着干眼相关研究不断深入,临床理念、诊疗技术不断更新。去年年底,亚洲干眼协会主席、海医会眼表与泪液疾病学组组长刘祖国教授提出,为了跟上干眼诊疗领域的发展,急需在原来版干眼共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产生更符合临床需求的干眼共识。学组通过讨论决议,制定此版干眼共识。

经过初步讨论后,根据我国专家对干眼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临床诉求,将新版共识拆分成四个章节,确定这一总体目标后,学组内进行了分工,由张明昌教授负责第一章节“定义及分类”,袁进教授负责第二章节“检查和诊断”,洪晶教授负责第三章节“治疗”,晏晓明教授负责第四章节“手术源性相关干眼”。任务分配完毕后各学组专家分头准备,包括从素材收集、资料整理、初稿撰写。完成初稿后,学组汇集我国干眼领域十多位顶尖专家,召开共识专家咨询会。当时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咨询会通过线上形式举行。会议中各专家对共识内容反复斟酌、协商,逐条核对文本信息,精确到每个字。经过了五六次的线上会议讨论,形成了新共识初版终稿,随即发给学组全体委员,进行第二轮意见征集,然后根据他们提出的意见,在初版终稿基础上再次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完成后投递至《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科杂志》也组织了专家审稿会和专家评议,对稿件进行了全面打磨,并进行了格式修订。完成后收录,将在《中华眼科杂志》年10月第56卷第10期全文刊出,与广大眼科医生见面。

2、相较于版共识,新版干眼共识的检查部分主要更新的检查项目有哪些?更新部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学组委员在讨论共识大纲时也考虑了诸多问题,并多次进行意见交换,如新共识面向哪些人群?从什么角度来撰写?写到什么程度?版干眼共识的制定背景是干眼研究开始被眼科医生所认识和了解,这是我国干眼发展的第一阶段。此次修订新版共识的目的主要是用于指导临床工作,其定位是为所有眼科医生提供初步参考,所以它需要简明扼要,具有临床可操作性。

第一,年发展至今历经七年时间,随着干眼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我国干眼发展逐渐步入第二个阶段,即熟悉干眼。新版共识需要在原来共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升级,不仅需要为普通眼科医生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指导信息,而且需要为角膜和眼表疾病专科医生、以及对干眼研究有兴趣、期望深入探讨干眼问题的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换言之其适用面相对更广,面向的医生群体更为扩大。

第二,近年来干眼诊疗的理念和技术都发生了飞速变化,这些变化在13版共识中没能得到良好体现。新版共识将补充和完善干眼诊疗相关的新理念和新的检查技术,使其既能适应不同层次的临床医生的需求,也能契合目前干眼诊疗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这是制定版新共识的出发点。

3、新版共识中干眼检查流程及干眼诊断标准与版共识以及其它国家共识(DEWS,ADES)有何不同?

新版共识参考了国际干眼指南第二版(DEWSⅡ)、亚洲干眼共识,同时也结合我国临床实际情况进行了修订。修订的宗旨是各共识求同存异,大体方向与目标一致。新版共识聚焦于干眼发生发展过程中损害泪膜稳态的主要因素,并对干眼核心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和评估。

第一,较之版共识,新版共识中的干眼检查方法和检查流程均进行了适合国情的调整,诊断方面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版共识简要介绍BUT、Schirmer’stest这些常规经典检查技术,而新版共识根据干眼的诊断流程,增加了问卷调查及其诊断界值,还包括了泪膜稳态评估、眼表活性染色、影像学检查,以及全身辅助性检查等完整的诊疗体系,这是与版共识的不同之处。

第二,与DEWSⅡ也有不同之处。虽遵循同样的干眼诊疗思维,强调泪膜稳态,但DEWSⅡ强调泪液渗透压,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检查环节之一,泪液渗透压≥mOsm/L或双眼差值≥8mOsm/L作为干眼重要的诊断指标。而中国共识及亚洲干眼共识更强调泪膜稳态和泪液分泌量,泪液渗透压检查在中国,包括在亚洲,开展并不多,并且此项检查的变异性也相对较大。所以此处契合我国实际情况,并未将渗透压指标列入新共识着重阐述。

同时,与亚洲干眼共识也有细节的不同之处。亚洲干眼共识更强调泪膜稳定性,BUT≤5s作为诊断标准。中国共识除BUT≤5s基础上,亦有5SBUT≤10s的分级标准,以及结合泪液分泌量的改变进行诊断。

总体而言,各版共识的诊断原则和思路较为一致,在具体指标和细节选择上为契合我国临床实践做了相关调整和取舍。

4、新版共识中干眼诊断项目检测结果分级标准的制定依据及其意义?此分级与干眼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应该如何对应?

干眼分级旨在区分不同程度干眼的体征差异性,从而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指导。版共识的分级设定是从治疗角度进行划分,临床上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主观症状轻微,角结膜荧光素染色阴性为轻度;若治疗后未见好转,则为中度;若伴随严重的眼表损害者为重度。

新版共识若仅以角膜染色来确定分级,则忽略了干眼的泪膜稳定性及体征的重要性。基于此,新版共识在保留原来的眼表染色阳性及治疗反馈的基础上,新增泪膜稳定性指标,以及干眼症状严重程度。由此根据干眼检查结果进行轻、中、重分级,同时基于分级为后续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这是新版共识在干眼分级上与版共识的最大不同。

5、此次共识也新增了易与干眼混淆的眼表疾病的鉴别诊断,干眼的感觉神经性疼痛在干眼症状体征分离现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那么干眼与神经痛如何划清界限?干眼与视疲劳症状重叠,对于其他尚无客观指标的症状类似的疾病,临床医生又该如何鉴别区分?

角膜神经痛是近年大家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gyzsszl/67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