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9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及优秀乡村教师代表。李克强表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不是课桌,是教师”。
中国有多万名老师今天迎来自己的节日。今年教师节前,国家给万老师送了哪些节日礼物?□仁民
礼包一
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将越来越大
会见优秀教师代表,这属于教师节前国家领导人的“常规动作”。什么样的教师才被总理接见?总理又对他们说了什么?
这次李克强会见的教师代表有,用牛车驮着帐篷,在海拔米的牧区间流动教书的65岁西藏教师琼色;从教58年间,培养20余届、数以千计优秀学生的76岁江苏南通汽修中学教师李庾南;下半身瘫痪,拄着双拐,坚持站上讲台的海南澄迈县儒林小学教师曾维奋……可以说,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是“有故事”的。
他们的故事也感动了总理,李克强说:“我们的老师,哪怕拄着双拐也要坚持站在三尺讲台上,给国家、给人民、给孩子们带去希望。我替孩子们感谢你们!”
李克强的“感谢”可不只是说说而已,他向全国的教师队伍作出承诺:教育经费不能削减,只能增加!李克强说:“无论财政收支压力有多大,我们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不会减,向教师队伍倾斜的政策不会变,建设教育强国的决心不动摇。”
其实,早在两周前,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就表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必须把教育摆在最优先的位置。
这就是要向全社会发出一个明确信号:中国在教育上的投入会越来越大,教师队伍的待遇会越来越好。
礼包二
中小学老师也能评上“教授”
长期以来,在基层一线从教的中小学教师面临操心多压力大,但上升通道窄:职业发展“天花板”低,最高职称只能到“副高”;教学搞得好因不善写论文,职称评定难;职称评定走后门、暗箱操作“潜规则”多等困境。
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长期下去会寒了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心。为此,今年教师节前夕,国家再次发力,出台改革举措:
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包括: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原本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被统一为初、中、高级,并设置正高级职称;修订原有职称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并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这就意味着,中小学老师也有机会评上“教授级”职称,并且职称评价标准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允许中小学教师评教授是个很好的政策。”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海霞中学语文教师曾海华说,“这让老师们更有动力,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也是很好的提升。”
正如李克强指出的,要通过深化职称评定制度改革,使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特别是到农村、边远地区从教,让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授予者,人生的引路者,文明的传承者,道德的示范者。
礼包三
乡村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去年,甘肃会宁发生过一件“怪事”。当地盛产高考状元被称为“状元县”,然而11月启动的一次警察招录,引得名、教龄在10年左右的基层教师离岗,转而成为公安战线的一分子。在当地官员看来,待遇是教师“投笔从戎”的重要因素。
这件事也再次说明,基层教师队伍仍然面临“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国办今年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年)》明确提出,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并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
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相关负责人的话来说,就是“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而且“依法保障乡村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目前,有连片特困地区县的22个省份都出台了生活补助实施方案,受益教师达94.9万人。
确实应当如此,如果基层教师,特别是困难地区教师的待遇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所谓的教育公平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只有解决了后顾之忧,让回报体现价值,乡村教师才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流动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乡村优秀师资才能保持稳定。
礼包四
更多中西部乡村教师将获“充电”机会
从年起,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启动实施5年来,已培训教师多万人次,其中农村教师受益最大,占96.4%,
今年8月25日,两部委又下发了对“国培计划”改革的通知。这次改革的重点,则是将培训主要对象集中于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进一步缩小区域之间教育水平差异。
中西部乡村教师面临着一些特殊的困难,这是众所周知的:难以长期离岗学习,学校规模小、教师资源贫乏,培训机会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难以持续。
鉴于乡村教师面临的上述困境,这次改革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脱产研修、送教下乡、网络研修,项目接地气;短期集中面授、网络跟进研修和课堂现场实践相结合,培训有层次;培训团队重点吸收当地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有效整合高等学校及区县优质资源,团队本土化。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强调,“常态是下一步‘国培计划’改革的关键词”。持续提升乡村教师的水平就是在描绘农村基础教育的美好未来,教师节前的这份大礼很“实在”。
今日是教师节。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园丁,是灯塔,是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不过在医生看来,教师群体也是备受多种“职业病”困扰的患者:长时间讲话,长时间伏案低头工作,接触过多的粉尘,承受较大的升学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面临多种疾病。
教师节来临,小编采集了多位医学专家的良好建议,希望对教师的身体健康有所助益!
1、护嗓
教师中慢性咽喉炎的发病率很高,10个教师就有5个有声带小结。这是从南京医院耳鼻喉科获得的数据。尽管教师没法避免多说话,但可学些技巧缓解声带劳损。
护嗓方上海交通大医院中医五官科主任医师张守杰给辛勤的园丁们量身定做了四个简单易行的“护嗓处方”。
打哈欠老师在讲完一节课后,趁着休息的时间,可以找个合适的地方多打几个哈欠,这是护嗓的好办法,可以帮助喉肌放松下来。打哈欠的时候最好配合伸懒腰和深呼吸的动作,因为这样可以帮助呼吸量达到最大程度,喉肌的放松效果会更好,同时也有利于肌肉内氧气量的快速补充。一般打3~5个哈欠加伸懒腰就有很好的放松效果。
揉喉咙还可以用食指和拇指,按在喉结两侧的肌肉上,轻轻地、两个指头各自旋转式地按揉3分钟左右,也可以起到缓解喉肌和咽部肌肉过度紧张的作用。
敷毛巾咽喉部感觉不太舒服时,可以用温热的毛巾在喉结上敷3~5分钟,可以帮助喉部肌肉的血液进行快速循环,从而起到加速喉肌恢复精力的目的。
咽唾液除了打哈欠、伸懒腰、敷毛巾,您还可以做一个最简单、最隐蔽的动作——咽唾液。这个动作可以让喉肌一张一缩地运动,就好像做按摩,帮助它们尽快恢复原来的“体力”。
护嗓方福建省药膳研究会会长叶锦先教授特别为老师们献上两道护嗓方的白萝卜根榨汁和菊花雪梨水。白萝卜根榨汁用于“疗”,白萝卜根对咳嗽痰多、声音嘶哑的人都有帮助,但白萝卜根榨出来的汁有些辣,加水煮了喝,口感会好很多;菊花雪梨水用于“养”,白菊花做茶饮可以清热解毒,清肝明目,雪梨同炖可以滋阴润肺,提升菊花的清热解毒功效,多吃雪梨还可以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2、护眼
如今,电脑成了教师的必备工具。众多老师为了适应新型的教学方式,每天都使用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教学网站充电、批改作业……
长期面对电脑,近距离用眼,几乎是当下教师的通病,不仅视力明显下降,还易得干眼症。据华商晨报,年一项针对名教师的体检调查显示,24%的教师患有干眼症。
护眼方1、解放军医院眼科关娟主任建议:经常眼干的人可以每天用热毛巾敷敷双眼。
2、医院眼科主任熊全臣教授建议:用电脑最好20分钟左右让眼睛休息一下,向远处看一看,还要调整好视频高度(最好让眼睛平视或略微向下看);
3、自己可以有意识地多眨眼睛(人正常眨眼20次/分钟),增加泪液分泌;
4、适当滴点人工泪液可以缓解眼干,但每天最好不超过6次;
5、饮食上可以多吃含叶绿素或叶黄素多的蔬菜,补充维生素,比如,菠菜、青菜、胡萝卜等,还可以喝些果汁补充维生素;经常喝水也能护眼。
3、护腿
在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人中,教师占了相当的比例。教师因长期站着上课,血液循环到下肢静脉时容易受阻,长时间不能向心脏回流,积在腿脚的静脉里,引起下肢静脉扩张或静脉瓣膜损坏,导致静脉曲张。
护腿方用减压弹力绷带
医院康复科赵勇矫形师介绍,对于长期站立、坐位后下肢酸胀的教师,可以使用套统式减压弹力绷带,穿戴方便,并且并不影响腿部的美观,对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作用很明显。
抬高双腿
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李东书建议,如果出现小腿不适,可将双腿抬高,足部要高于心脏30厘米以上,坚持15分钟,可缓解血液对下肢的压力。睡前用热水泡脚,并按摩腿部。
两腿轮换休息
站立时,不要总用两条腿一起支撑全身重量,可有所侧重,让两条腿轮换休息;
下蹲练习
经常踮起脚来,让脚后跟一起一落活动,或经常进行下蹲练习;
热水泡脚
每晚睡觉前,要养成用热水洗脚的习惯,忌用冷水洗脚。用热水洗脚,能消除疲劳,有利睡眠,更能活血化淤。
4、护颈
年一项对名教师的体检结果显示,40岁以上教师颈椎增生发病率高达54.5%,这自然是与长时间伏案工作有关,很多老师一投入工作就废寝忘食,忽略了疲劳和慢性损伤对身体的磨损。
再比如,由于板书时需要抬高手臂,易造成颈背部筋膜炎及肩部旋转肌腱炎,如果不处理,除酸痛加剧外,更会演变为颈椎退行性关节炎。
护颈方定时可以买个小闹钟,放在办公桌上,让它每隔一小时闹一次。你就停下手头的工作,转转头,耸耸肩,用手揉揉脖子,只需半分钟就好。
给工作和生活设置一些障碍比如可以让暖水瓶远离办公桌,这样每次倒水不得不走上一段路。
常饮水许多老师讲起课来可能一上午都不喝一口水,这对健康很不利。相比之下,一旦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如厕的次数也会增加,这样活动的机会就更多了,同时还可以在楼道里做做提脚跟、伸胳膊、扭腰等动作,通过全身运动让颈椎一起运动。
全身运动一个是游泳,另一个是走路。建议至少选择一项,只要坚持下来,一定能使颈椎不适得到有效的缓解。
5、护腰
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宫树一表示,老师备课、批改作业时经常在电脑前坐很久,一些老师在写黑板字时经常会拉伸到腰部,因此,腰椎病也是教师群体的常见病。
护腰方后倾“一拳”最护腰
坐着的时候,腰最费力,因为上身所有的力量都在腰上。医院骨科主任海涌教授说,久坐的人要保持坐面和靠背大约倾斜度的位置,正好符合我们腰身微微后屈的自然曲线,最为护腰。如果怕度不好掌握,可以先把椅背调直了,然后再让靠椅的头枕位置后倾一个拳头左右就差不多了。
6、护脑
医院脑血管科主任单晓静表示,老师因长时间用脑,容易引起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而使大脑出现疲劳感。
护脑方1、出现轻微脑力疲劳时,可采用全身放松,闭眼静心。用右手中指轻轻点揉眉心,每次3分钟。
2、坚持合理膳食,广泛食用多种食物,包括谷类及薯类、动物性食物、豆类及其制品等。
7、护肛肠
久站(讲课)、久坐(备课、改作业)及长期站立使很多教师受到肛肠疾病的困扰。据大河报,医院肛肠外科主任邓业巍介绍,老师久坐久站,长时间同一体位容易诱发痔疮。改变生活的细节,可以有效预防痔疮。
护肛肠方1、抓住每一个活动的机会,多变换体位。
2、少吃辛辣食物,戒烟酒,多吃水果蔬菜,多饮水,避免因缺水而使粪便干结导致便秘情况。
3、老师还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尽量在晨起或夜班下班后定时排便的习惯。
4、保持肛门清洁,便后最好能用清水洗涤。
防治痔疮常做提肛
全身放松,将臀部和大腿夹紧,做深呼吸,吸气提收肛门,呼气时放松,一提一松为一次,可做10~30次,每日2~3次。
8、护心
老师的生活方式多年如一日,很枯燥。再加上这几年持续不断的教改,可以这样说,学生的压力其实老师都有,像考试、升学等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面对职业竞争、职业倦怠等问题,其实烦恼多多。
护心方据广州日报,医院心理行为医学科主任郭沈昌建议:
1、如果发现自己陷入焦虑或抑郁无法排解时,不妨想办法(如调调课)休假几天,外出旅游、度假,跳出工作的小圈子,开阔一下心胸,给自己换个环境充充电。
2、碰到烦恼时,不妨找家人或好友倾诉,把不愉快闷在心里,既解决不了问题,更会加重病情。
3、别对自己太苛刻。追求完美,是很多教师所追求的生活目标。但如果真的力所不及,可以向同事或朋友讨教,不要过分责难自己。
4、养成定期运动的好习惯
当年老师的这些“口头禅”,很想再听一次离开校园多年,已为人父、为人母的你是否还能记起当年老师的“口头禅”?“我再耽误三分钟”、“整个楼就听见咱们班最吵”、“这道题我讲没讲过”……曾经的厌烦与嫌弃,如今已经变成了回忆与怀念。
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老师们那些令人难忘的“口头禅”吧。
不许东张西望,不许窃窃私语,更不许在桌洞里摆弄东西。课堂上,您不止一次数落我们,我却嗤笑您管得太宽,现在才知道这是为了我们好。
您总是耽误大家的时间,两分钟往往就变成了五分钟、十分钟。我们已经厌倦,您还滔滔不绝。可是现在,我们多么希望您还能来“耽误”我们时间,两个钟头都觉得太短。
体育课总是被占用,考完试您总是说我们不动脑子。“最差的一届”——也许您对每一届同学都是这么说,我们知道您是恨铁不成钢。
您总是嫌我们吵、嫌我们闹、嫌我们懒惰老迟到,您常常批评我们。可您知道吗,您浪费了一分钟批评我们,却让我们在未来少走多少弯路。
每道题您都讲过很多遍,可是我总是左耳进、右耳出,一上考场就忘记。如果有机会,希望您再给我们讲一遍。
课堂上,我们喜欢窃窃私语、喜欢走神发呆,喜欢看各种校园小说。我们以为您不知道,可您总是千里眼、顺风耳,每一处风吹草动都了如指掌。
我们淘气、偷懒、不学习,您实在没办法就会叫家长。是的,我们考不好跟您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但是您依然为我们的学习操碎了心。
我们想尽办法逃避功课,您也想尽办法检查作业。您不知疲倦地批改,只是想让我们多学一些,多记一些。老师,辛苦您了!
您严防死守,不让我们谈恋爱,说上大学了,我们就自由了;可是我们上了大学后,您又说等到工作后,我们就自由了。现在我们终于毕业走向社会了,而我们却发现,真正的自由其实在学生时代。
对老师的这些“口头禅”,学生时代的我们总是不珍惜。现在回头来看,才发现是那么温馨,难以忘怀!
今天,一起对老师说:师恩难忘!节日快乐!
(来源:健康时报、人民日报)
点赞祝老师节日快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gyzsszl/5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