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季,有一种温暖好吃的甜食在社交平台流行起来,它就是木薯糖水!
不少网友晒出自制木薯糖水成品照,评价为:“好吃到飞起,降温必备暖食”“外面糯糯的QQ的,中间又很绵软面面的,非常神奇”……
但也有网友自己煮木薯糖水吃完后疑似“中毒”“呕吐”“手脚无力”不适,这是怎么回事?
1这种“养生粗粮”,
吃错了极易中毒!
看过《甄嬛传》的可能还记得,华妃为了争宠,用木薯粉给小温宜公主下毒。温宜公主在吃了木薯做的粥后,连续高烧、吐奶、哭闹不止......
那么,吃木薯真的会中毒吗?
1生木薯确实有毒木薯作为世界三大薯类之一,在物质匮乏的时代,被誉为“地下粮仓”,是一代人的救命口粮。但生木薯确实有毒!
生木薯的叶片、根茎中都含氰苷类化合物,这种物质经过胃酸的作用后,会形成有毒的氢氰酸。
人类急性氰化物中毒的症状包括呼吸急速、血压下降、脉搏急速、眩晕、头痛、胃痛、呕吐、腹泻、精神错乱、颤搐和抽搐等。
当氰化物摄入量超过个人的解毒上限,可引致氰化物中毒死亡。
2氢氰酸的危险摄入量以成年人而言,摄入量达到每公斤体重0.5至3.5毫克氢氰酸可以导致急性中毒死亡。
木薯的氢氰酸含量和品种、部位、采收时间、加工过程等等都有关系。
木薯大致上分为甜木薯和苦木薯两大类。甜木薯茎部中的氢氰酸含量,每公斤新鲜重量计算,少于50毫克;而苦木薯则可高达每公斤毫克。
既然木薯有毒,为什么还能做主食呢?
2它是口味独特的粗粮,
2招教你去除毒素!
1比白米饭营养木薯和马铃薯、红薯等同属于薯类食物,也算一种粗粮,如果和白米饭相比,木薯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含量还是有优势的。
另外,我国选育食用品种“华南9号”,是一种黄肉木薯,它的薯肉中还富含胡萝卜素。
不过对比如今琳琅满目的粗粮选择,木薯的营养在所有粗粮里肯定算不上多优秀。但吸引人的是,木薯的味道很特别:
2味道独特、美味可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煮熟的木薯块,其表面有一层近乎透明,吃起来特别Q弹软糯,木薯粉做的芋圆、珍珠(奶茶里的小料)同样如此,和煮土豆、红薯块感觉非常不同。
这是因为,木薯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高达83%,而只有17%是直链淀粉。
大家爱吃的年糕、糯米、八宝饭、黏小米等,其中黏糯的口感就是来自支链淀粉。支链淀粉独特的结构使其在糊化过程中吸水形成粘稠的胶体,这种特别的口感就很让人着迷。
注:说到支链淀粉,就离不开血糖反应高的问题,煮熟的木薯的血糖指数(GI)大约在60-85之间,属于中高血糖指数食物,需要严格控血糖的朋友要少吃点。
3吃前2招,安全去除毒素①选择合适的品种
食用类的木薯品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有“华南9号”(黄心木薯)、“桂热10号”(白色木薯)和“桂木薯11号”(白色木薯),这都是新培育出的低毒的木薯品种。
不过,哪怕是低毒品种,也不要一次性大量摄入,除了毒性问题,还要考虑食用大量淀粉类食物带来的热量问题。
②去皮浸泡、彻底煮熟
*木薯皮中的氰苷类化合物含量很高,因此食用前记得将木薯去皮。
*之后切成块状,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因为亚麻仁苦苷这种毒素能溶解在水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泡,水就会溶解并吸收掉木薯体内的大部分毒素。
*在制作时也要彻底煮熟。高温加热可以灭活那些能转化氰苷类化合物的酶,使之无法将氰苷类化合物转化为有毒的氢氰酸。且要注意煮木薯时要敞开锅盖煮,让已经转化的氢氰酸蒸发掉。
不过,如果想吃粗粮,真的没必要去吃木薯:
3一种被严重忽视的优秀粗粮,
好吃不胖还能控糖!
大家对“青稞”这种食物是什么印象呢?
你的脑海中是不是首先跳出了青稞酒、青稞糌粑……虽然听说过,可似乎离我们的日常饮食十分遥远,像是藏族地区人民的专属食物。
不过,你要因此错过了青稞,那可真是错过了一种非常优秀的主食——青稞能帮助降血糖、降血脂,是妥妥的低GI食物。
1富含β-葡聚糖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版)》中,青稞被列为推荐杂粮。
在杂粮界,青稞也确实有“控糖能手”的称号。这主要得益于青稞的一个特点:富含β-葡聚糖。
β-葡聚糖属于可溶性膳食纤维,在肠道中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和吸附性,而且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也就是说,它自己不产生多少热量,还能延缓肠道中糖类物质的吸收,从而使餐后血糖上升速度变慢。
正因如此,不同种类青稞的血糖生成指数都不超过40,是妥妥的低GI主食,比馒头、米饭、甚至荞麦馒头都要低。
2富含抗性淀粉对于有减重需求的人群来说,青稞也是很适合的主食。
①由于大量β-葡聚糖的存在,不仅抑制了肠道对糖类、胆固醇等物质的吸收,也让胃排空速度变慢了,从而能延长饱腹感维持的时间,降低因为“饿得快”而吃零食的风险。
②青稞的淀粉中有不少于1/3的抗性淀粉,这就进一步降低了青稞消化吸收的速度,不仅对控制餐后血糖有帮助,对减肥也有益处。
3钙、铁含量突出和其他谷物不同,青稞的矿物质含量,尤其是铁和钙的含量非常突出。
青稞的铁含量高达40.7mg/g,比鸭血的30.5mg/g还高;青稞钙含量也达到了惊人的mg/g,比牛奶的mg/g还高。
以上仅供参考,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调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gyzdzl/9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