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干眼症的治疗 >> 干眼症的治疗 >> 正文 >> 正文

头条CCOS干眼的诊断与治

来源:干眼症的治疗 时间:2021-3-19

在临床循证诊疗规范(PreferredPracticePattern,PPP)专场,厦门大学医学院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刘祖国教授解读了干眼诊疗共识,主要从干眼共识的制定背景、干眼的定义、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分类、检查、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并介绍了亚洲干眼定义及诊断标准。

干眼为一种常见病,显著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国干眼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各级眼科医师对于干眼的认识及诊疗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为临床实际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干眼的诊疗工作,提高干眼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形成了我国干眼临床诊疗共识。

共识形成的原则

以循证医学的方法,结合专家的个人经验形成共识;主要针对临床重要问题,特别是诊断与治疗方面的问题;不包括基础研究方面;对于有争论的问题,以多数专家的意见为准;将目前可以形成共识的先形成共识,不能形成共识的继续获得循证医学证据。

定义

干眼是由于泪液的量或质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包括干眼症、干眼病及干眼综合征等。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目前,干眼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为5.5%~33.7%,其中女性高于男性,老年人高于青年人,亚洲人高于其他人种。我国现有的流行学研究显示,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与亚洲其他国家类似,较美国及欧洲高,其发生率为21%~30%。干眼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老龄、女性、高海拔、糖尿病、翼状胬肉、空气污染、滴眼液滥用、使用视频终端、角膜屈光手术、过敏性眼病和部分全身性疾病等。我国干眼发病主要分布在北京、西安、青海和台湾。

分类

干眼的分类

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干眼分类标准,目前存在多种分类方法。我国根据泪膜的结构与功能,将干眼分为5种类型:①水液缺乏型干眼:水液性泪液生成不足和(或)质的异常引起;②蒸发过强型干眼:由脂质层质或量的异常引起;③黏蛋白缺乏型干眼:为眼表上皮细胞受损引起;④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由泪液的动力学异常引起;⑤混合型干眼: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干眼类型,为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因所引起的干眼(见表)。

混合型干眼是临床上主要类型的干眼,由以上两种原因引起。即使患者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单一类型干眼,如治疗不及时或效果不佳也将发展为混合型干眼。

干眼严重程度分类

按严重程度,干眼可分为轻、中和重度。①轻度:轻度主观症状,无裂隙灯下可见的眼表面损害体征;②中度:中度主观症状,有裂隙灯下的眼表面损害体征,角结膜荧光素染色阳性,但经治疗后体征可消失;③重度:重度主观症状,有裂隙灯下的眼表面损害体征,角结膜荧光素染色阳性,治疗后体征不能完全消失。

检查

干眼的检查主要包括病史询问、症状询问、临床检查和辅助检查。

病史询问

病史询问应包括:患者全身与眼部疾病史、手术史、全身及眼部药物治疗史、角膜接触镜配戴情况和患者的生活工作情况、加重因素及诱因等。

症状询问

症状询问应包括:何种症状、症状严重程度、症状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症状发生或加重的诱因和缓解条件、以及全身与局部伴随症状等。

临床诊断性检查

干眼的临床诊断性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眼表面活体细胞染色和泪液分泌试验。

裂隙灯检查:主要观察以下几个指标:①泪河高度:正常泪河切面为凸型,宽度为0.3~0.5mm;②角膜改变;③角膜表面及下穹窿部脂屑;④结膜改变;⑤眼睑改变(睑缘及睑板腺)。

泪膜破裂时间:泪膜破裂时间检查用于评价角膜前泪膜的稳定性,该检查应在滴用其他滴眼液或进行其他眼部操作之前进行。操作方法为,经睑结膜滴入5~10μL荧光素钠或用商品化荧光素试纸条,嘱患者眨眼3~4次,自最后1次瞬目后自然平视睁眼至角膜出现第一个黑斑的时间计算,正常BUT10s。

眼表面活体细胞染色:眼表染色检查常用的有荧光素染色、虎红染色和丽丝胺绿染色。荧光素染色:观察患者角膜上皮是否染色,染色阳性提示角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破坏。荧光素染色评分采用12分法:将角膜分为4个象限,每个象限0~3分,无染色为0分,1~30个点状着色为1分,大于30个点状着色但染色为融合为2分,3分为出现角膜点状着色融合、丝状物及溃疡等。虎红染色阳性反映干燥及坏死的角膜结膜上皮细胞,也显示无黏膜蛋白覆盖的上皮细胞。丽丝胺绿染色检查阳性反映干燥及坏死的角膜结膜上皮细胞。

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和SchirmerⅡ试验):泪液分泌试验是评价泪液分泌最常用的方法。SchirmerⅠ试验可了解泪液基础分泌情况,SchirmerⅡ试验可了解泪液的反射性分泌情况。泪液分泌试验应在泪膜破裂时间及眼表活体染色置换进行,因为试纸抗炎破坏泪膜的稳定性,致使该试验产生假阳性结果。操作方法为:取5mm×35mm有刻度的试纸,一端反折5mm,轻轻放入被测眼下结膜囊的中外1/3交界处,另一端自然下垂,嘱患者向下看或轻轻闭眼,5min后取出滤纸测量湿长,≥10mm/5min为正常。SchirmerⅡ试验方法是先行SchirmerⅠ试验,用一棉棒(长8mm,顶端宽3.5mm)沿鼻腔颞侧壁平行向上轻轻插入鼻腔,刺激鼻黏膜,然后放置滤纸(方法同SchirmerⅠ试验),5min后取出滤纸记录湿长,≥10mm/5min为正常,10mm为异常。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主要包括:泪膜镜或泪膜干涉成像仪、角膜地形图检查、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泪液乳铁蛋白含量测定、泪液渗透压测定、印痕细胞学检查、睑板腺成像检查等。

干眼临床检查顺序

干的眼临床检查顺序为:病史询问→症状询问→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检查→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试验→睑板腺形态和功能检查→其他所需辅助检查。

诊断

干眼的诊断应包括以下内容:是否为干眼;干眼的病因和分类诊断;干眼的严重程度。

诊断标准(见图1,略,需全文PDF,请回复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gyzdzl/60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