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真是个奇妙的东西,不是吗?有些物质虽然组成元素相似,但它们的性质却大相径庭。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几种“厨房常见粉末”,虽然它们的名字你可能并不陌生,但它们真正的“作用”或许你还不太了解。
01厨房常见粉末
◇食用碱的作用食用碱,又被称为“纯碱”或“碱面”,其化学名为“碳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类别。在烹饪中,食用碱常被用于软化食物纤维。例如,制作面条时加入食用碱,能有效中和因发酵产生的酸味,增加面条的蓬松度,使其更加筋道爽滑,从而提升卖相和口感(但需注意适量添加,以免过度影响颜色和味道)。
在炎炎夏日,享用美味的桃子时,桃毛蹭到皮肤上的“痒痛感”总让人不胜其烦。此时,只需借助少量的食用碱,便能轻松去除这层困扰。不必担心营养物质流失,因为食用碱能迅速溶解桃毛,让您的夏日时光更加惬意。
◇小苏打的功能小苏打,化学名为碳酸氢钠,呈现白色细小晶体的形态。它是一种强碱与弱酸中和后产生的酸式盐,溶于水后呈现弱碱性。在烹饪中,小苏打常被用作膨松剂,无论是蒸制面食还是炸制食品,它都能让食物变得更加松软或酥脆。此外,清洁厨房用具时,小苏打也是不可或缺的帮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煮玉米或熬玉米粥时加入小苏打,能有效地促进烟酸的释放。在碱性溶液的作用下,结合型烟酸会转变为游离型烟酸,更利于人体吸收。这一实用技巧,让餐桌上的玉米制品更加营养健康。
◇泡打粉的用途泡打粉,被誉为“复合膨松剂”,是烹饪中不可或缺的“配方型食品添加剂”。传统的泡打粉,即人们常说的“明矾”,其成分主要包括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在蒸制面食,如馒头和包子时,泡打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促进面团内部气孔的形成,使面食品变得蓬松可口。选择传统发酵方法或使用泡打粉等化学方法,都可以达到这一效果。
◇酵母的特点酵母,这种单细胞兼性厌氧真核微生物,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性膨松剂。在面团中加入酵母后,它会通过大量繁殖并分解淀粉,吸收糖分作为营养,进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来促进面团的发酵。与泡打粉相比,酵母发面更为营养、健康且安全。然而,酵母发面所需时间较长,通常需要2小时以上,这取决于发酵时的温度。
02实例解析与安全性
◇油条制作的不同方法用实例解析这些物质的工作原理:
油条,这一深受大众喜爱的油炸主食,以其酥脆的口感和迅速补充热量的特性而闻名。在传统油条的制作过程中,面粉是基础材料,而小苏打(苏打)、传统泡打粉(明矾)以及食盐等物质的加入,共同调制成了一种特殊的“矾碱面团”。经过拉条和油炸的精细工艺,最终呈现出了我们熟悉的油条美味。
◇铝元素风险与替代方案明矾,即硫酸铝钾,是一种在水解后会呈现酸性的复盐。而食用碱(苏打)与小苏打在水解过程中则呈现碱性,这两种物质在溶于水后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这一反应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和絮状物。这些絮状物主要由明矾的水解产物氢氧化铝吸附水中杂质形成,被称为“矾花”。这一过程能有效增加面团的蓬松度。
然而,传统的油条制作中常使用的明矾因含有“铝元素”而受到质疑。铝元素在摄入过多或长期摄入后,容易在骨骼中沉积,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甚至与痴呆的发生有关联。因此,一些商家开始探索替代方案,如使用“生物发酵剂酵母”来制作油条。酵母在面团中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产生二氧化碳,从而实现面团的蓬松。这种酵母发酵的蓬松机理简单且安全,不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同时还能为身体提供一些营养物质,如B族维生素等。通常还会配合加入一些苏打(小苏打)来增强整体的蓬松效果。
◇配料选择与注意事项在使用“小苏打、酵母”等常用配料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购买来自正规品牌和知名厂家的产品,以确保质量上乘、安全可靠。其次,建议选购小苏打、碱面、泡打粉等常用配料时选择“小包装产品”,这样对于使用频率较少的物质,可以降低因量大、存放时间长而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如腐败变质等问题。最后,存放小苏打、酵母等“粉末配料”时,需注意防潮、避光,以确保产品质量,并确保在保质期内使用完毕。
此外,了解这些生活中经常听说的物质的“工作原理”也至关重要。食品的安全性关乎每个人的健康,我们应当选择合适的配料,拒绝添加不适当的物质。通过了解更多的“生活常识”,我们可以做出更明智的食品选择。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gyzdzl/10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