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干眼症的治疗 >> 术后干眼症 >> 正文 >> 正文

樊代明院士医学远比科学复杂

来源:干眼症的治疗 时间:2017-10-14

作者:樊代明(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医学是什么?从40年前学医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但一直未得满意答案。时至今日,我虽仍不能明确地说出医学是什么,但我可以说它不是什么了。

在我看来,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也不是单纯的哲学,医学充满了科学和哲学,但还涵盖有社会学、人学、艺术、心理学等等。因而,我们不可以笼统地用科学的范律来解释医学,也不可以简单地用科学的标准来要求医生。

众所周知,医学要比科学起源早。科学一词的出现也才多年,而医学已有数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因此,应该是医学的积累、进步以及需求催生了科学。简单地医学视为科学的一个分枝或隶属于科学、服从于科学,甚至把医学视为医学科学的简称,看来是不恰当的,甚至有失偏颇。

医学远比科学复杂

科学研究的是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及变化规律,其结果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医学研究的不仅是疾病的本身(或其本质),而且要研究疾病这种现象的载体、即有着不同生活经历和生理体验的活生生的人,要研究人体各种机能的本质和进化规律。因此,医学不仅重视事物高度的普遍性,而且重视人体结构、功能及疾病的异质性或称独特性。医学是通过长期大量不间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最终形成最大可能适合人体保健、康复和各种疾病诊疗的知识体系。

因此,医学要远比科学复杂。表现在人群的异体性,人体的异质性和疾病的异现性。就以疾病为例,据经典医学书籍记载,现有病种已达种之多,加之不同疾病有不同的分期和分型,而且又发生在不同人群或不同个体身上,这就构成了医学的更为复杂性。

医学关乎生命。什么是生命?从哲学上讲,生命本身不是物质,而是物质的特殊表现形式。但生命相对于它所承载的物质而言更加难以捉摸,生命现象是目前人类最难解释的奥秘。医学研究的对象恰恰是特有这一高级生命形式的人类及其组成形式,而科学研究的对象则并非是如此高级的生命形式、甚至是无生命的普通物质。科学研究再复杂,最终的定律是“物质不灭”,而医学除了物质不灭外,更要回答为何“生死有期”。

科学可以按照已奠定的、精确的理论基础去分析甚至推测某一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但医学目前由于对生命本质的无知,故多数的理论和实践还是盲人摸象,雾里看花。显然,在生命起源奥秘没被揭示之前,所有关于生命现象本质的解读和认识都是狭义、片面和主观的,充满了随意性。对生命的思考和解读,中医和西医充满分歧,甚至南辕北辙,其实这并不奇怪,实际上是观察角度不同所致。

西医的整个体系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所以常有医学科学的提法。中医的整个体系是建立在实践经验的归纳分析和总结之上的,所以不常有中医科学的提法。二者各自都有优势和局限性,西医和中医辨争的焦点就在这里。双方对科学和经验的重要性都无异议,可对经验之科学或科学之经验,则认识迥异,这恰恰说明了医学和科学的区别。中医从整体辩证去看,用经验解决了医学的一些问题,但解决不了医学的全部问题。西医从分析还原去看,用科学解决了医学的一些问题,但解决不了医学的全部问题。

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说到底是做两件事,一是治病;一为救命。二者相互关联,但也有些差别。治病是“治”物质,是以物质换物质,或以物质改变物质;而救命不是“救”物质,救命是在调节物质表现的特殊形式,以确保这种形式的正常存在。这就是我们中医所说的整体中的平衡,或西医所说的内环境的稳定Homeostasis

医学与科学的异同

如果说科学是无所不能的,但医学是有其局限性的,它不是万能的,医生是人不是神。所以,人类对医学和科学的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关于医学与科学的异同,我想从17个方面谈谈如下观点。

一、个体与群体

医学在发源初期,是从一个又一个人体诊疗的实践中获得个别成功案例,然后逐渐应用到更多个体(即群体),由此逐渐积累汇成经验。

进入现代医学阶段,无论对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还是做临床药品或疗法的试验,只要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就可以放到人群中去直接研究。但这种从小样本中得到的结果,放大到大人群中去应用,难免会发生不良后果,甚至是灾难,原因是它没有考虑到如下的情况。

1.异质性导致同病不同症。同样是感冒,甲为发热,乙为头痛,丙为咳嗽。既然是一种病都开一种药就好了,其实不然,我们得根据不同的人开不同的药,这叫同病异治。

.异质性导致同病不同害。同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按道理应全部根除。可HP可分CagA阳性株和阴性株,前者与胃癌相关,胃癌发生率比阴性者高倍,应于根除。而后者在正常人多见,而且根除后近端胃癌发生增多,所以HP感染无症状者不应根除。

3.异质性导致同病不同果。同是乙肝病毒感染,按理皆应抗病毒治疗。但有的可以自动清除,达到自愈;有的终身带毒,但不发病;有的很快发病,且向肝硬化进展,甚至发生肝癌。

4.异质性导致同药不同效。同是高血压或心动过速,用倍他洛克治疗,有人用5mg就见效,但有人用50mg却没效果。因此对高血压,尽管是同一种疾病应该选用不同的药品治疗。

二、体内与体外

医学是直接为人体服务的。从逻辑上讲,或按科学的要求,任何试验和疗法都应在人体内进行才最真实。但我们不能这么做,因为涉及到伦理和人道问题。因此,任何疗法在进入人体前,都应该在人体外得到证实。人体外的实验包括实验室研究和动物体内实验。

实验室研究是将生物体内的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中的某些成分,置于人工的环境,观察人为的干预因素对其功能活动的影响。这种实验容易控制条件,也容易深入到分子水平,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中最为本质的基本规律,或最原始的基本规律。但由于研究对象脱离了整体,所处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试验结果与体内的真实情况相比可能发生很大差异。

动物试验可视为体内试验,但只是在动物体内的试验。但动物有别于人类,与人体内试验相比,依然是体外试验,即在人体以外的试验。在动物中获得的东西放到人体未必可获同样的结果。一个药品在动物体内有效,未必在人体内有效。即使是人体内的试验,也存在明显的异体性或异质性。

三、外环境与内环境

人体处于自然界这种外环境中,需要与地球共生,需要与地球不断交换物质。一旦受到地球的不利影响,人体在适应中不断找到平衡,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健康问题。

自然环境对人体而言是外环境,它变化的复杂性,将严重影响人体内环境的适应性和协调能力。人体就像一部复杂的机器,各部件的功能可以通过神经、体液、免疫、内分泌等来进行整体调节以万变应万变,确保自己的生存与繁衍,确保整体结构和功能的不变。

如果自然环境在短时间内变化太快太激烈,或者人体内环境的调节和适应能力跟不上,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人体内环境与自然外环境间的平衡,需要中介者来协调。可称为中介者的有很多,目前最受







































北京中科忽悠
专科治疗白癜风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shgyz/8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