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盐碱地块
继人造淀粉之后,中国的高科技又创造了一个农业奇迹,圈个有用:盐碱地是土壤中有着大量可溶性盐类的土地,由于盐类过多,很难长出植物,但是通过对耐盐碱植物的培育研究和土壤中微生物的调整,现在中国的万亩盐碱地可以通过专门的退盐工程变成良田,尽管对盐碱地的调整依旧困难,但比起过去,至少现在的盐碱地,已经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了。
图为盐碱地水漫灌处理法
相比于干旱,土壤的盐碱化实际上更难处理,如果说前者只要有着足够的水资源就能解决,那么盐碱地则不是通过浇水,而是必须要用大水漫灌的方式,通过冲刷,微生物培养等一系列的方式,将泥土里面阻碍植物根茎生产的过高浓度的钠,或者其他轻重金属盐清理干净,才能让其恢复可种植的状态,倘若想要按土壤的肥力恢复,所需要花费的时间,那可就更长了。
图为植物改造
所以,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盐碱地初步处理,使用的方法多半是俗称大水洗盐的清理法,通过在土地下方设计排水暗管,将大水漫灌土地后冲洗出来的各种盐分全部清理干净,降低土壤的含盐量,从而将土地的盐分含量降低到使用生物和化学手段能够控制的程度,而对于那些不能使用“大水洗盐”处理方法的地区,多半采用名为“客土法”的初始手段,通过覆盖可供植物生长的其他土壤,为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提供最初的发挥可能性。
图为盐碱地覆土作业
在将土壤的盐分控制到允许植物生长的程度以后,就是苏丹草、苜蓿草、星星草、碱茅属、洋羌等一系列耐盐、可排盐植物发挥作用的时间了,通过这些植物对盐碱地进行改造,进一步降低土壤里面盐分的同时,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应用价值,并为接下来动用化学肥料和生物学处理手段所需要的累积微生物有机肥、腐殖质等土壤增肥措施提供前者条件。
在土壤当中的盐分被耐盐植物再次吸收,下降到一定程度以后,接下来就是玉米、抗盐蔬菜等一系列能清理盐分的粮食作物或者经济作物上场的时间了,类似于茄子、番茄、辣椒、西葫芦、黄瓜等一系列的蔬菜瓜果,也算是耐盐程度较高的植物,倘若配合生物菌肥,那么这些经济作物也能继续改变土壤成分,在尽可能降低钾、钠、氯等成分的同时,增加土壤的肥力,为接下来种植常规不耐盐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做准备。
只是,哪怕是土地已经经过多次改良,脱去了其中绝大部分的盐分,也依旧需要得到充分的保养才能确保其状况的稳定,如果大量使用类似于氯化铵、氯化钾、硝酸铵这类含有大量氯成分又或者硝酸盐、硫酸盐成分的肥料或者农药,是很有可能导致土壤再次被盐化的,所以,盐碱地的治理,并不是一夕之功,而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土壤环境切实维护,才是确保土地保持肥沃的最好办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shgyz/8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