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干眼症的治疗 >> 术后干眼症 >> 正文 >> 正文

欧洲白内障与屈光手术专家共识COVID

来源:干眼症的治疗 时间:2020-8-9

编者按

疫情期间,欧洲白内障和屈光专业的眼科医生通过Zoom在线碰头,针对如何在未来的几个月甚至几年里安全有效地开展屈光手术进行了讨论,并将研讨后的共识性结果总结如下:(如下建议应在不违反当局卫生机构和国家眼科协会的政策下参考)

一、密切监测工作人员:

1.填写自我症状监测问卷,每天测量体温。2.严格手部卫生。3.佩戴口罩——因为不可能在工作时维持WHO建议的2米社交距离。4.进入手术室后,适用无菌手术的标准规则:手术服,口罩,手套和发帽。屈光手术是通过手术显微镜进行的,因此佩戴面罩或护目镜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手术期间减少可能会产生气溶胶的操作,例如在超声乳化术中使用羧甲基纤维素(HPMC)和小切口。5.员工轮班模式需要根据每个诊所/医院的劳动力规模酌情确定。

二、社交距离、患者安全和知情同意:

根据候诊室的空间、同时工作的医务人员数量以及诊所的人流量限制每小时就诊的患者数量,必要时可适当延长营业时间,但必须与额外的成本和员工福利保持平衡。必须优先考虑患者的安全。监管要求在世界各地不尽相同,但是有效的知情同意程序仍是临床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线上初步问诊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不必要的门诊可能对患者利益最大。在线上问诊过程中,患者和医生之间应保持清晰的对话。

三、正确的患者预约和就诊流程:

给患者发送视频,详细说明就诊流程及就诊所需的资料,能够提高患者就诊的效率。对患者进行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和保持社交距离的宣教也至关重要。视频中如果对患者可能进行的手术有所讲解,可以使门诊的医患沟通更加简明扼要,也有助于缩短知情同意的谈话过程。视频内容也可以谈到其他问题,例如患者可能存在干眼症,在看到视频后即使在初次就诊之前也可以开始使用人工泪液,这样既降低了推迟手术的风险,也避免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干眼治疗后为了重新评估手术而来复诊的多次接触。

四、门诊和人力资源:

每间诊所应因地制宜设置不同的人员容量限制,如下建议仅供参考:1.延长开放时间2.增加临床空间或诊室数量3.雇用更多医生4.错开病人就诊时间

五、虚拟咨询/远程医疗:

我们建议对术前和术后就诊采用不同的方法:1.术前:可以在线进行初步问诊,与患者讨论并设定手术目标。面对面就诊仅用于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在线上问诊期间尝试确定患者需要进行哪些检查,以提高面对面就诊期间的流程和效率,但是如果在面诊期间出现意外发现,则可能需要延长检查时间。可以参考许多线索来避免不必要的操作,例如年龄,屈光不正,老花眼的存在等。如果检查后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的时间很漫长,即使在诊所中,也要以视频对话的方式完成。使用视频对话时,医生和患者应位于不同的房间。2.术后:这一步骤因手术而异。我们建议避免在LASIK或RELEX术后早期(术后24小时和术后第一周)进行线上医疗或远程随访,因为这可能会遗漏威胁视力的严重并发症,但对于其他后续随访(术后第一个月或三个月)可在线上进行。相反,在Trans-PRK术后24小时,可以用电话随访代替面诊,但必须在术后5到7天对这些患者进行检查,以检查上皮的完整性并取下绷带隐形眼镜。术后的虚拟咨询虽然不可能直接检查患者,但可以评估患者的舒适度、术后病程和总体满意度,也有所裨益。需要使医院所采取的安全措施感到放心,这对于选择性手术尤其重要。患者往往担心一旦因为疫情再次被隔离,将如何进行术后护理。应该向患者提供保证,详细说明如何通过强有力的计划进行术后的医疗服务。此外,改善我们的专业网络非常有用,因为如果需要新的封城措施,我们可能需要其他城市/国家/地区的同事提供帮助以继续进行后续工作。

如何改变手术路径以更好地

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

术前:由于评估患者的眼科医生与患者接触密切,必须将其视为高风险类别。有效的卫生程序和个人防护设备可降低这种风险。除了呼吸道飞沫传播风险外,还应注意两个潜在的传播风险:与结膜和泪液分泌物的直接接触、在某些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

我们建议在手术前进行以下调整:

1.首次评估应在就诊前1-3天通过使用流行病学调查表评估患者是否有任何可疑症状或最近接触过COVID-19阳性人员。

2.在规定了手术前自我隔离时间的国家,应遵守这一规定。

3.在积极追踪COVID-19密切接触者活动轨迹的国家,我们应鼓励患者使用这些平台(编者注:如北京健康宝、国务院防疫行程卡等)。术后早期发现感染对于了解局部并发症并避免进一步的院内传播具有重要价值。

4.远程和电子收集患者信息:患者预约挂号后、就诊前,向患者发送互动式电子病历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在诊所中提出的所有问题(年龄,职业,嗜好/运动,过敏,隐形眼镜不耐受,干眼症,眼或全身疾病,视觉期望等)。

5.患者最好应该一个人去诊所。在候诊室和检查室都必须使用口罩。

6.入院前,患者必须在诊所前门填写相同的流行病学调查表。体温检查是一种很好的筛查方法,但没有发烧并不会排除无症状的COVID+患者。

7.从候诊室移除杂志、咖啡、水和玩具。椅子应移开或用标志遮挡,以使患者之间的社交距离保持一到两米。

8.根据术前屈光度和所选择的手术方式,仅进行必需的临床检查(即显然眼光、散瞳验光、角膜地形图、前节OCT、眼生物测量等)。我们认为即将进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必须进行散瞳验光,特别是远视患者(以评估潜在远视的程度)和老花眼的近视患者(以避免过度矫正屈光性近视缺陷的风险)。另外,建议所有患者术前进行散瞳的眼底检查,或对视网膜脱离风险高的患者至少做一次眼底检查。

9.限制在眼部检查期间与患者的交流。

10.每位患者就诊后,请使用适当的消毒产品对患者、验光师和/或眼科医生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清洁。

11.知情同意程序:应在手术前给予患者书面知情同意书,以便其在家阅读并签名,并由医生在手术当天确认。在患者就诊当天做出最终治疗决定的情况下,应在患者预约手术前告知患者所有必要的信息。任何长时间的讨论都应在诊所内通过视频通话进行。

12.知情同意书必须明确阐明COVID-19感染风险无法量化,并且永远不会为零。

13.患者和手术医生之间应保持清晰的通讯线路。有关手术程序或知情同意的任何其他问题,应通过视频、电话或电子邮件进行。

手术前COVID-19筛查应遵循当地政策,一些国家/地区要求进行PCR测试,并在进入手术室之前对所有外科患者进行自我隔离,有些国家甚至需要肺部X射线来进行COVID-19筛查,而其他一些国家则依靠问卷和体温检查,然后将所有患者视为阳性。实际上在个别地区,政府有责任要求两台手术之间进行严格的消毒,这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减少每天的手术次数、优化患者管理流程和预评估的作用至关重要。

手术过程和标准

对屈光手术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可以帮助降低COVID-19传播给医护专业人员和患者的风险。我们的建议:

1.减少手术时间,以便能够清洁和消毒手术室,并在候诊室提供社交距离。

2.仅允许患者进入诊所,非必要的看护者被要求在门诊楼外甚至在其车辆中等待,当患者出院时打电话告知陪护前来接患者。

3.减少手术室中的人数(例如,一名外科医生,一名护士,一名助手和一名验光师)。

4.如果要进行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则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戴好外科口罩和手套,甚至要戴口罩或护目镜。应该对医务人员进行穿戴和拆卸个人防护设备的培训。

5.聚维酮碘是公认有效的消毒剂,在手术前应使用聚维酮碘对眼睛进行消毒。在角膜屈光手术前进行局部用聚维酮碘滴剂2分钟,可以将SARS-CoV-2病毒的效力降低到可检测的水平以下。

6.可以使用更大的铺巾,以增强预防效果。

在确定最佳手术技术方面,COVID-19带来了一些新的考虑:

1.准分子激光在紫外线范围内,可有效杀死角膜上治疗区域内可能存在的任何病毒。

2.仅当能量足以克服颗粒粘附力并在存在气流以夹带颗粒的情况下才产生气溶胶。机械微角膜刀包括在角膜表面上以非常高的频率振荡的刀片。有人推测,机械微角膜刀可以产生气溶胶。自从飞秒激光器问世以来,这些设备的使用已大大减少。但是,在没有进一步证据的情况下,建议将机械性LASIK视为潜在的“会产生气溶胶的手术”并遵循适当的建议。

3.相反,飞秒激光器不具有与角膜接触的任何振动片,因此可以认为是非气溶胶产生装置。

问题多于答案。迄今为止,尽管已在眼表面检测到新冠病毒,但尚未在眼内发现。仍不清楚眼表存在的新冠病毒是由于病毒主动复制还是间接接种。当检测到局部新冠病毒时,它的存在似乎与严重的有症状的疾病相关性更强。通过如前所述的患者筛查方案和术前使用聚维酮碘消毒可以降低上述风险。因此,屈光手术中新冠病毒传播的风险非常低,这就更要求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保持社交距离和减少呼吸道途径的传播上。如果LASIK术中使用机械微型角膜刀,建议在手术区域和屈光外科医师之间使用防护屏,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毒传播的潜在风险。

结论在欧洲,关于如何重新开始屈光手术尚无“黄金法则”。由于屈光手术是择期手术,让医院实施的安全措施放心尤为重要。本指南能够在保证提供患者所需医疗水平的前提下降低COVID-19传播的风险。

原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shgyz/4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