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淀粉 >> 淀粉做法 >> 正文 >> 正文

反转再反转,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曙光要来了

来源:淀粉 时间:2024/10/2
<

原创腾讯医典

阿尔茨海默病一直威胁着全球数千万老年人的健康。多年来,其治疗药物的研发进展也十分缓慢。如今,一种新药的出现,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迎来了福音。

年9月28日,美国和日本两家制药公司宣布,由他们联合研发的药物Lecanemab在III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成为首个明确能够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的药物[1]。

这个药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来说会是一道曙光吗?今天让我们细细道来。

截至目前,阿尔茨海默病依然是一种无法完全治愈甚至“逆转”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

“遗忘”(记忆力减退),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也正因如此,这个疾病总被大众称为“老年痴呆”——就像患者的脑海中有块“橡皮擦”一样。

除此以外,随着病程的进展,很多患者还会出现脾气古怪、疑神疑鬼、丢三落四,或词不达意、不愿交流、行动迟缓等情况。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曾说过,“阿尔茨海默病夺走了数百万人的记忆、独立性和尊严,也夺走了我们所熟知和喜爱的那个人”。

根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的统计数据,目前全球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总数超过万,这个数字到年可能会上升到1.39亿[2]。

无奈的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海中的那块“橡皮擦”到底是什么,目前医学界仍未有定论,只有一些相关的假说,包括: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假说、Tau蛋白磷酸化假说、胆碱能假说、血管功能障碍假说、炎症假说等等,但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在所有的假说里,多年以来最被认可的是β淀粉样蛋白沉积假说。阻止或清除β淀粉样蛋白沉积,被认为是最可靠的治疗策略,也是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的主要理论基础。

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在权威期刊《自然》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小鼠模型中证明了Aβ的亚型Aβ*56具有神经毒性,会导致小鼠痴呆[3]。当时《自然》杂志甚至直接评论称,Aβ*56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头号嫌疑人”。

这个结论大大巩固了β淀粉样蛋白沉积假说,也让各国研究机构和药物厂家在该领域持续加大投入。据统计,该论文被引用了将近次。

不过,由于发病危险因素众多、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用于药物研发、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大、病程长、干预时间不一等原因,近几十年来,大量以β淀粉样蛋白为靶点的药物临床试验均以失败告终。

年,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神经学家马修·施拉格发现,上述这篇《自然》论文作者的多篇论文(包括此篇)里的实验结果图片有着明显的剪切和粘贴痕迹,存在造假嫌疑。

权威期刊《科学》为此开展了为期六个月的调查,而所获取的证据也支持了施拉格的怀疑。这似乎动摇了β淀粉样蛋白假说这幢大厦的“根基”。

(被质疑论文的正文前已被加上一段提示性文字:“本杂志编辑已经注意到对本文中一些图片的质疑,正在进行相关调查并将尽快作出进一步回应。读者在引用相关结果时需谨慎。”[3])

但事实上,被质疑的其实不是β淀粉样蛋白假说,而是Aβ*56这种较为冷门而特殊的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

Aβ有众多单体片段,研究最多的包括Aβ*42和Aβ*40等。不少以Aβ为基础的单抗药物在临床试验中都有不俗的表现。

专业人士认为,即便这篇论文中的图像确认造假,对相关研究的影响也有限,却仍不能撼动β淀粉样蛋白假说目前的主流地位。造假固然不对,但在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阶段,每一种探索都有它的积极意义。

医生在评估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阶段治疗药物有效性时,常会使用CDR-SB量表。

该量表共涉及记忆、定向、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区事务、家务与业余爱好、个人自理能力这六个领域,六个领域的得分总和即为总得分。得分越高,说明认知表现越差,痴呆程度越严重。

这项涉及了名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第18个月时,使用新药Lecanemab治疗组的CDR-SB量表得分比安慰剂组低了27%,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事实上在治疗6个月时,二者的得分相比于基线就已经有了显著变化。

与此同时,试验其他关键的次要终点(如PET淀粉样蛋白水平变化、AD评估量表-认知分量表14、AD综合评分和AD协作研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等)也都得到了理想的结果。

这表明此药的“有效性”结果比较稳定而可信。据报道,该临床试验具体结果将在年11月的阿尔茨海默病大会上展示。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资深专家认为,若之后正式公布的数据和论文支持目前的结论,那么表明Lecanemab确实对减缓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患者的病程发展有帮助。

这不但可以证实β淀粉样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还提示淀粉样纤维在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更可溶的原纤维(protofibril)是更为有效的靶点。这是该领域药物研发的重大进展。

在我国,约有万名60岁及以上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患者[4]。逐年增高的发病率和巨大的经济支出,使得阿尔茨海默病不仅给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也日益成为影响公共健康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与行为学组副组长、医院神经内科郁金泰教授认为,Lecanemab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无疑为同类药物的研发打了一剂“强心针”。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受理了Lecanemab在快速通道认定下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并授予优先审查权。相关厂家表示,将在日本和欧洲申请批准。

该药的另一项III期临床试验正在我国同期开展,预计明年会正式结果公布。此外,部分其他公司的同类药物在前期的临床试验中也显示出较好的结果,获得FDA突破性疗法的认定,后续进展也非常值得期待。

一种新药在完成临床试验后,还需要经历审批、上市、采购等一系列流程,才可以最终与患者见面。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我们希望社会各方都能够越来越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gyzzyzl/92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