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的临床表现类型虽各不同,但其病理生理改变是相似的,炎症是干眼症发病机制中最关键的病理生理改变,而细胞凋亡、神经调节及性激素等也共同参与了干眼症的发病过程。
炎症
泪膜长期异常则可引起炎症反应,其机制包括泪液中天然抗炎因子如乳铁蛋白等分泌减少,眼表、泪腺及浸润的炎症细胞产生致炎因子(如IL-1、TNF-α)和蛋白酶增加,泪液中炎症因子和蛋白酶的激活。泪液的渗透压增高也是直接导致炎症的因素之一,通过刺激炎症因子的产生,诱发眼表炎症反应。
任何损害泪腺功能的因素均可导致泪膜成分的改变和泪膜的不稳定,若引起干眼症的有害因素在早期及时消除,可有效治疗干眼症并阻止其向炎症阶段进展。干眼症患者眼表和泪腺的炎症主要与CD4+T淋巴细胞的大量浸润和激活相关。
细胞凋亡
干眼症时泪腺和眼表上皮细胞的凋亡异常增加,而局部组织中的淋巴细胞的凋亡却被抑制,一方面导致了眼部组织的损伤和破坏,另一方面淋巴细胞存活时间的延长促进了炎症激活状态。正常泪腺腺泡和结膜上皮细胞很少出现凋亡,但在狗的干眼症模型却发现凋亡相关标志物p53、Fas和FasL在眼表组织的表达增强,凋亡抑制因子bcl-2的表达下降,淋巴细胞的凋亡率却较正常狗显著下降。
炎症和凋亡共同作用于干眼症的发病过程。干眼症患者眼表和泪液中的促凋亡因子(Fas、FasL、APO2.7等)和致炎因子(如IL-1、TNF-α)的表达增加均可激活凋亡通路;结膜上皮细胞的多种免疫激活标志物(如HLA-DR)与Fas、FasL及APO2.7的表达显著相关。
凋亡率还取决于凋亡抑制因子bcl-2和凋亡诱导因子Bax之间的平衡以及Fas和FasL的相互作用。尽管浸润淋巴细胞表达凋亡诱导因子Fas,但其凋亡率仍下降,可能与bcl-2在淋巴细胞的表达有关,淋巴细胞的凋亡减少使bcl-2的作用时间延长,进一步抑制凋亡率,从而导致淋巴细胞持续释放致炎因子和自身抗体。
神经调节异常
正常的眼表和泪腺组织均有丰富的神经支配,通过完整的神经反射环路完成泪液分泌功能,该反馈环路中任一环节异常均将导致分泌功能的障碍。干眼症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干眼症时泪腺的各种神经的数量和形态并无明显异常,提示泪腺分泌功能的下降并非神经支配的丧失,可能由于炎症细胞及其分泌的炎症因子导致神经末梢或细胞的功能阻滞而表现为分泌功能“静止”。
性激素失调
眼是性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已证实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乳素受体广泛存在于人、兔和鼠的泪腺、睑板腺、角膜等眼表组织中。性激素尤其是雄激素,可调节机体及局部的免疫功能,调控泪腺和睑板腺的形态、发育、分化及分泌功能。由绝经、衰老、自身免疫疾病、抗雄激素药物等引起雄激素缺乏的原因均可引起干眼症。
参考文献
干眼症的发病机制刘祖国
拜善晟说
引起干眼症的起始病因很多,如果这些因素在未引起眼表改变时消失,则泪膜恢复正常;如这些因素不能消失,则引起眼表面的病理改变。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gyzzyzl/4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