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干眼症的治疗 >> 干眼症中医治疗 >> 正文 >> 正文

揿针埋针对干眼症患者泪膜的影响

来源:干眼症的治疗 时间:2018-4-17

点击上方蓝字我们

马宏杰1△,冯磊2*,王家良3,杨志敏4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2河南中医院,郑州;3医院;4医院)

干眼,又称干眼症,是因各种诱因导致泪液的量或质或泪液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表现有眼干涩感、异物感、视疲劳、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红等,严重者会有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工作、用眼习惯的改变,干眼已成为眼科门诊最常见的慢性眼表疾病。有调查研究[2-3]显示,世界各地干眼症发病率为5%~35%不等,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向低龄化发展。干眼症患者临床就诊的主要原因是主观不适感,因此患者主观症状改善是当今临床治疗的重点所在。目前临床常用人工泪液暂时缓解症状。有研究[2,4-7]报道针刺能促进泪液分泌量增加、延长泪膜破裂时间,从而改善患者眼干涩等主观症状,然而针刺常因留针时间短、需多次针刺等弊端导致患者依从性差,因此需寻找简便、痛苦小、患者依从性更高且与针刺有相同功效的治疗方案。揿针埋针类似针刺治疗,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已应用于眼科临床,但鲜有报道。笔者采用揿针埋针结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并观察其对患者泪膜变化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所选患者均为年4月至年10月在河南中医院眼科或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干眼症患者,共80例(只眼),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80只眼)。研究过程中无脱落病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诊断标准

根据《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1]制定以下诊断标准:①眼有干涩感、异物感、疲劳感、烧灼感及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②泪膜破裂时间(tearbreak-uptime,BUT)<5s,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5mm/5min;③5s≤BUT≤10s、5mm/5min≤SⅠT≤10mm/5min,同时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fluoresceinstaining,CFS)检查阳性。符合①+②或①+③,即可诊断干眼。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者;②未使用其他药物治疗或已停药2周以上者;③伴有其他疾病尚不需特殊处理者;④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

①由沙眼、天疱疮、眼外伤等致瘢痕引起的干眼患者;②合并结膜、角膜和虹膜急性病变者;③目前为隐形眼镜佩戴者或近期行眼科手术者;④泪孔已封闭者或神经反射弧损害造成无法完整闭眼及开眼者;⑤干燥综合征等免疫疾病所致干眼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⑦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2治疗方法

2.1治疗前宣教

要求患者矫正屈光不正,学习、工作环境照明要适当,少用视频终端设备,培养频繁眨眼习惯,坚持做眼保健操,不熬夜,热毛巾热敷眼周,营养、清淡饮食等。

2.2对照组

给予人工泪液:0.1%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每次1~2滴,每日4次,治疗2周。

2.3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揿针埋针治疗。取穴:①攒竹、丝竹空、四白;②印堂、鱼腰、太阳。操作:使用一次性无菌揿针,常规碘伏消毒埋针部位后,镊子夹持揿针,将针尖瞄准穴位按下揿入皮肤,并用手指以患者能耐受的力量按揉埋针处约1min,以增强穴位刺激效果,每日按压3~4次,两次之间间隔4h,每次留置2~3d后取出揿针,每周1次,每次埋针1组穴位,两组穴位交替,治疗2周(共2次)。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1)主观症状评分:参照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制定主观症状评分量表,以眼部干涩感、疲劳感、异物感、烧灼感、不适感、视物模糊、畏光、眼酸、胀痛、眼红等主观症状总积分作为疗效评定依据,采用计分法记录患者主观症状情况,以症状较重眼为研究对象。无症状者计为0分,轻(偶然)、中(经常)、重(持续)程度分别计为1、2、3分。

(2)BUT评分:用荧光素钠检测试纸检查,0.9%NaCl溶液浸润试纸后涂于下睑结膜处,眨眼数次后荧光素色弥散分布均匀,嘱患者睁眼后在裂隙灯显微镜的钻蓝色弥散光下观察,记录从最后1次瞬目后睁眼至泪膜出现第1个干斑的时间,共3次,取平均值,即为BUT。10s以上计为0分,7~9s、4~6s、0~3s分别计为1、2、3分。

(3)SⅠT测定:在不滴入表面麻醉剂下用泪液检查滤纸条检查,滤纸条一端反折5mm后轻轻置于被检者下睑缘中外1/3交界处的结膜囊内,应避免接触角膜,另一端自然下垂,患者检查过程中可自然眨眼或轻轻闭眼,5min后取出滤纸条,从弯折处测量滤纸泪液浸湿的长度(mm),记录为mm/5min。计分:10mm以上计为0分,7~9mm、4~6mm、0~3mm分别计为1、2、3分。

(4)CFS评分:采用角膜荧光素显示角膜病变划分法,用市售荧光素钠检测试纸检查,0.9%NaCl溶液浸润试纸后,涂于下睑结膜处,眨眼数次,使其弥散分布均匀,嘱患者睁眼,在裂隙灯显微镜的钻蓝色弥散光下观察,将角膜面积划分成5等份,每等份按4级0~3分计分,0分为无染色(阴性),1分为少许点染,2分为较多点染色,3分为块状染色,最后将各等份的分数相加,满分为15分。

观察时点: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2周随访时观察以上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3.2疗效评定标准[9-10]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诊断标准,以主观症状、SⅠT、BUT、CFS为观察指标。显效:主观症状全部消失,SⅠT≥10mm,BUT≥10s,CFS阴性,疗效指数≥70%;有效:主观症状减轻,BUT比治疗前延长2s以上,5mm≤SⅠT<10mm,或滤纸湿长比治疗前增加1mm以上,CFS范围缩小,疗效指数为30%~69%;无效:主观症状无改善,BUT不变或较治疗前缩短,SⅠT<5mm,CFS范围基本不变或变大,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前症状总积分]×%。

3.3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治疗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主观症状评分及泪液分泌量比较

主观症状评分: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随访时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表明两组疗法均可改善主观症状,观察组优于对照组。SⅠT: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随访时均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表明两组疗法均可增加泪液分泌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随访时均较治疗前延长(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延长明显(均P<0.05),提示两组均可延长泪膜破裂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治疗前两组CF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随访时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两组疗法均可减轻角膜荧光素染色,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3。

(3)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两组干眼患者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0

29

7

4

90.01)

对照组

40

18

16

6

85.0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6.,1)P<0.05。

4讨论

干眼症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的泪膜异常疾病,其病因复杂,患病群体庞大,已成为眼科门诊最常见的慢性眼表疾病。随着干眼症被普遍认知,其治疗已从单纯应用人工泪液扩大到免疫抑制剂、抗炎治疗及手术治疗等,这些治疗短期内可缓解干眼相关症状,但存在远期疗效差、不良反应大、治疗成本高、患者依从性差等弊端。中医在治疗干眼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如内治法养阴润燥、补益肝肾等及外治法热敷、熏蒸、雾化、电离子导入、推拿按摩等具有良好疗效和较轻的不良反应,尤其针刺治疗,已成为近年治疗干眼症的研究热点[2,4-6]。但由于针刺治疗对实施者要求较高,患者接受性及依从性差而不能广泛普及。揿针是环形针尾与针身垂直的一种揿钉型皮内针[11]。皮内针刺法又称“埋针法”,以特制的微型针刺入皮下并固定于相应穴位,针刺后进行较长时间固定,采用古代的“静以久留”思想,给皮下穴位以微弱而持续的刺激,从而达到治疗效果[12]。揿针埋针的作用机制与针刺有相似之处,但操作简单、创伤小,在临床科室已有应用[13-14]。

揿针埋针治疗目前在眼科已应用于临床[11],本研究所选穴位均为眼周穴位,攒竹穴位于眉头凹陷中,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清热明目、祛风止痛,可均衡眼部气血阴阳,有滋阴降火之效;丝竹空穴位于眉梢凹陷处,属手少阳三焦经,主疏风清热、明目安神,可调节眼部气血,改善眼部疲劳;四白穴位于目正视、瞳孔直下颧骨上方凹陷中,属足阳明胃经,主祛风明目、通经活络,改善眼部疲劳;印堂穴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主清头明目、疏风止痛、通经活络、通鼻开窍,有调和阴阳、畅达气机之效;鱼腰穴位于瞳孔直上眉中,主疏风通络、镇惊安神,能防治多种眼病;太阳穴位于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属经外奇穴,主清肝明目、通络止痛。中医认为经络是联系眼与脏腑之间的纽带,依靠经络气、血、津、液才能输送至目。眼科掀针埋针治疗具有调整经络及眼局部气血循环作用,从而刺激眼周穴位,促进泪液分泌。

干眼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是主观不适感,因此患者主观症状改善是临床治疗的重点。眼局部点用人工泪液仍是目前临床缓解症状的常用方法。玻璃酸钠滴眼液[10,15-16]是目前眼科临床较常用的人工泪液之一,其机制为玻璃酸钠与纤维连接蛋白结合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连接和伸展,并具有优异的保水性能,同时尚具有促进角膜创伤愈合作用。但人工泪液成分及泪液渗透压与天然泪液存在差距,其营养及维持作用时间短,停用后其治疗效果明显下降,尤其不能稳定泪膜。因此,寻找促进泪液分泌,尤其泪液中脂质成分分泌,增加泪液分泌量及提高泪膜稳定性,是临床治疗的关键。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报道[5~7,17-18]显示针刺可促进泪液分泌,尤其泪液中脂质成分分泌,稳定泪膜,延长泪膜破裂时间以及对结膜杯状细胞、角膜、结膜及泪腺的病理损伤均有一定的修复作用等,从而从“内”解决干眼症患者泪液质、量的问题,符合中医“治病求本、标本兼治”之治则特色。但针刺亦有一些弊端如留针时间短、需多次针刺、针刺疼痛等导致患者治疗成本高、依从性差。而揿针埋针类似针刺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依从性高[12]。本研究采用揿针埋针代替针刺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改善主观症状评分、SⅠT、BUT及CFS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提示揿针埋针有助于促进泪液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在总体疗效上亦优于对照组。因其操作简单、安全便捷,作用较为持久,不失为将来代替针刺辅助干眼症治疗的一种更宜于推广的方法。(选自《中国针灸》杂志年第三期)

福利来啦!!!

想要了解更多穴位和病症吗?:自发电揿针疗法(ZFDQZLF),在对话框中回复“你想要查找的穴位”或“病症”,即可查询多个穴位精准位置及作用,学习0多种疾病的取穴方案。还有更多的教学指导视频等着你哦~~赶快加入我们吧!!!

往期精选

揿针治疗小儿遗尿临床观察揿针埋针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揿针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观察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疗效的比较揿针结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揿针治疗急慢性疼痛42例新型自发电揿针疗法巧治鼻炎自发电揿针疗法参考穴位(皮肤、五官科病症)揿针埋针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中国新针灸运动领航资讯平台

创新传承医道再现针灸辉煌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gyzzyzl/2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