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甚至连续几个小时盯着电子屏幕,干眼症的发病也越来越多。唐由之教授对干眼症的诊疗十分有经验,下面将唐老对干眼症的诊疗经验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唐由之教授认为疾病的治疗应遵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查色按脉,先别阴阳”,干眼的病因应从阴阳入手。其不适症状多因泪液量不足、泪液蒸发过
快或泪液成分异常而成,“肝开窍于目”“泪为肝之液”,泪液减少中医病机主要为阴液不足,肝肾阴虚。
而导致阴液不足的原因又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青壮年多因胃火旺盛煎灼津液,治疗应清胃火养胃阴;而中老年人则因“年过四十,而阴气自半也”,治疗应以补益肝肾为首选。
然而临床上,治疗本病常因重视补阴忽略补阳而疗效不佳,阳不足则阴液无以化生,目为上位,阴液也是需要阳气将其向全身及头面部敷布的,阳虚同样可以致病;若因痰、湿、热阻隔三焦,而导致阳气与阴液敷布的道路不通;或因外感余邪未尽,经络阻滞不通,也会出现干眼。总之唐老师认为,发生干眼的病机有三:即“阴不足”、“阳不足”和“道不通”,具体病因需临证中仔细辨别,方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常用方药
唐由之教授常用方剂:中老年干眼伴有耳鸣、盗汗者多为肝肾阴虚,首选补益肝肾的明目地黄丸;干眼伴口干、咽燥辨证为肺阴虚者,治疗需用清虚热润肺阴的清燥救肺汤;而伴口臭、牙龈肿痛、口腔溃疡者因胃火亢盛导致的胃阴不足应以玉女煎治疗;肾阳虚者,常用补益肾阳的金匮肾气丸;脾胃阳虚者则
用温中健脾的附子理中丸;外感余邪未除而致者多用桑白皮汤加减;痰、湿、
热邪阻隔三焦气机者多用三仁汤。
唐老常用药物:生地、玄参、天冬、麦冬、白芍、丹参、川芎、赤芍、蔓荆子
、木贼草、桂枝、葛根、党参、大枣、炙甘草等。生地甘寒,滋阴养血,玄参
,清热养阴、解毒除烦,并可益水以滋肝木而明目。天冬、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党参、大枣、炙甘草养阴生津健脾;蔓荆子、木贼草祛风清肝、明目退翳;桂枝、葛根升阳;丹参凉血散瘀、川芎行气活血、赤芍清热凉血,三药合用清热凉血,以助眼表风邪消散,缓白睛红赤之症。
病例举隅
黄某某,女,45岁。
初诊日期:年10月31日。
主诉:双眼干涩逐渐加重15年。
病史:15年前开始出现双眼干涩,未诊治,逐渐加重,伴全身乏力。既往“类风湿性关节炎”。1年前在外院诊断为“干眼”,给予人工泪液、磺胺醋酰钠滴眼液及中药治疗,症状有好转。
目前症状:双眼时干涩,身体时有疲劳、乏力。
眼部检查:视力:双眼1.0,双眼睑结膜充血,外眦处结膜结石,上睑正中瘢痕形成。角膜下方可见血管翳,角膜中下方荧光素点状着色(+)。
泪液分泌试验:右眼5mm/5min,左眼3mm/5min。
诊断:双眼干眼,沙眼。
辨证:肝经风热。
治则:祛风清热,退翳明目。
处方:荆芥15g,防风15g,连翘15g,炒栀子15g,黄芩15g,薄荷6g,赤芍15g,白芨15g,谷精草20g,木贼草15g,炒白术15g,炒芍15g生黄芪20g。28付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ml,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继用人工泪眼及磺胺醋酰钠滴眼液。
二诊:年11月28日。诉双眼干涩不适、怕风,疲劳时头晕。
眼部检查:双眼角膜仍有点状荧光素染色。处方:天花粉20g,黄连10g,连翘12g,炒栀子15g,黄柏10g,黄芩15g,白菊花10g,川芎12g,薄荷6g,木贼草15g,谷精草15g,生黄芪25g。28剂,每日1剂,煎服法同上。
三诊:年12月28日。双眼干涩不适较前明显好转,仍怕风。
眼部检查:右眼角膜表面分泌物较多,角膜荧光素染色(+)。
处方:二诊处方加蝉衣6g,地肤子15g,14剂。
四诊:9年1月12日。双眼干涩疲劳症状基本消除。
眼部检查:双眼角膜无荧光素着色。
处方:原方停服。嘱咐患者服明目地黄丸1个月,每日2次,每次1(9g)。
饮食清淡,忌辛辣油腻。
来源: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年6月第26卷第3期
本文由读透伤寒整理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欢迎将文章转到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gyzzyzl/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