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干眼症的治疗 >> 干眼症治疗医院 >> 正文 >> 正文

干货满满这份新冠肺炎防护指南里都是你需

来源:干眼症的治疗 时间:2021-1-31
该如何治疗酒糟鼻最好 http://health.yealer.com/jcb/2013/2013-02-08/m/135.html

Top1:面对新冠肺炎,我们要怎么做?

课程简介:课程从疫情是如何发生的、它的元凶究竟是谁出发,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疫情传播的过程、病人临床表现等内容,并为个体做好自身防护提出了建议。

沈洪兵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医科大学校长,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

Q

这种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到底从何而来?

沈洪兵:对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其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同源性高达85%,推测与SARS冠状病毒一样,可能也是来源于自然宿主蝙蝠。但是对病原体的溯源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和中间宿主还没有定论。

Q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沈洪兵: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一般经过3~7天、不超过14天的潜伏期,患者会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

重症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

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当然,也有一些轻症病例,发热不明显,偶尔干咳或者乏力,临床症状轻微,无明显肺炎表现,极易被忽视。特别是无症状感染者更是给防控工作带来挑战。

Q

传染病流行有哪几个基本环节?

沈洪兵: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只有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且相互联系才能形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根本措施,也是有效措施。

Q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此外也可通过接触传播,怎样做才能有效防止感染?

沈洪兵:在疾病流行期间,外出时(尤其是前往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时)一定要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打招呼时避免拥抱、握手等肢体接触,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衣袖遮挡口鼻;经常洗手,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最基本、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手段。

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其粪便中也可检出病毒,即可能存在粪-口传播途径,进一步提示加强个人卫生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Q

目前,治疗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有哪些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我们预防?

沈洪兵:首先,要增强卫生健康意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膳食,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

其次,要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应根据病情,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在其指导下隔离观察或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此外,正确认识重大疫情发生时出现的各种情绪、生理、思维、行为应激反应,接受可信来源的信息,建立有效的心理防疫。如果出现无法调节的心理创伤,要及时接受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

Q

如果我是一名学生,返校后应该怎么做?

沈洪兵:同学们如需返校,不能放松警惕。我建议:

1.返校前有过疫情高发地区(如武汉等地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学生,建议居家观察14天期满再返校。

2.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返校时,建议同学们全程佩戴口罩,减少接触公共物品,随时保持手部卫生。

3.学生返校后应每日监测体温和健康状况,每日测量两次体温,尽量减少外出,避免与其他人员接触;在发生近距离接触环境中,要正确佩戴口罩,尽量缩小活动范围。

Q

面对师生返校,学校应该如何做好预防工作?

沈洪兵:1.学校要做好学生缺勤、早退、请假记录,设置疫情管理人员及疫情报告系统,密切监测学生的健康状态,及时识别和发现师生员工中出现的可疑症状,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和消毒工作。

2.学校应尽量避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教室、宿舍、图书馆、活动中心、食堂、礼堂、教师办公室、卫生间等公共活动区域,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加强通风,配备必要的洗手液、手消毒剂等卫生用品。

3.加强进出校园的人员和车辆管理,在学校门口设置临时观察点,做好进校人员的体温和症状监测工作。

4.在学校附近设置医学隔离观察点,单人单间,用于临时安置有发热、咳嗽、流行病学史的可疑人员,注意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Top2:高校师生如何做好新冠肺炎防护

课程简介:结合《高等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课程详细讲述了高校师生在疫情防控期间的个人防护知识。

陈翔

中南大学副校长,主任医师,教授

吴静

医院大内科及临床技能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陈俊香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

Q

如何判断自己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风险?

A:1.要看自己是否有流行病学史。2.要看自己是否有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呼吸困难等。

Q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高等学校师生就医知识?

A:1.高校师生如果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向学校报告,并按规定送定点医疗机构诊治。2.就医途中,尽量选择相对独立的交通方式,时刻佩戴口罩和随时保持手卫生;尽可能远离其他人,保持距离。3.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要告知近期旅行和居住史、接触史。要积极配合各项调查与检查。

Q

高校师生在疫情流行期做好个人防护的要点?

A:1.戴口罩。2.勤洗手。3.勤消毒、勤通风。4.避免人群聚集。5.生活规律。6.接收快递要尽量选择无接触配送。在超市、商场、电梯等人员密集区的公众、集中学习和活动的在校学生等,推荐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宿舍内、户外空旷场所、通风良好工作场所的工作者,可不佩戴口罩,或根据情况佩戴非医用口罩。

TOP3:疫情期间学生居家科学习惯如何养成?

课程简介:课程详细讲述了疫情期间,学生居家防控近视、科学护眼,保持身心健康等科学习惯养成的相关知识。

瞿佳教授

博士生导师,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中心主任。

Q

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下,应该如何护眼,减少近视发生发展?

瞿佳教授:

观看电子产品时怎样的姿势比较合适

观看电脑时,眼睛离电脑屏幕的距离应不少于50cm(约一臂远);观看电视时,眼睛距离电视屏幕3米以上;周围环境亮度与电子设备屏幕亮度相适应,不宜过亮或过暗。

自觉眼睛干涩如何缓解

建议看屏幕20分钟后,要抬头眺望6米外远处至少20秒钟以上;保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多眨眼,每分钟眨眼12~16次;热敷是缓解眼睛干涩和疲劳的有效方法;接触镜与框架眼镜轮换使用,最好多戴框架眼镜;如果干眼症状比较严重,可以考虑滴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缓解干眼症状。

在家如何进行视力检测

近视初期的表现一般有看远处的物体较之前模糊,看远处物体时眯眼,频繁揉眼。在家可通过2.5米家用视力表检查视力,自测时应交替遮盖一只眼睛进行检查,一般先遮盖左眼,然后再遮盖右眼。一般中小学生的正常视力标准为1.0。

Q

疫情期间,学生如何保持身心健康?

瞿佳教授:

传递正能量

我们要理解这次疫情居家隔离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态度面对问题,提高养成勤洗手、出门戴口罩等好习惯的意识。

善于发现和理解负面情绪

可以用专门时间进行简单的放松活动,如“腹式呼吸”“肌肉放松法”、小运动、音乐和阅读来帮助减压,保持积极心态。

制订规律有序的作息表

规律有序的生活有助于构建内在稳定的心理。包括生活、休息、学习、娱乐和健身活动安排,如手工、画画、亲子游戏、室内运动、美食、浇花等活动。

来源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gyzzlyy/5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