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化学本质酶是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它与其他蛋白质一样,质量相对密度很大,有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并且有一般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a.酶被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能被蛋白酶分解而丧失活性;
b.酶是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易沉淀,在电场中能像蛋白质一样泳动;
c.酶是大分子化合物,有不能透过半透膜等的胶体性质;酶可因蛋白质变性因素的作用而失活,如对酶热不稳定易失活,一般蛋白质变性温度往往也是酶的失活温度。1777年,苏格兰医生史蒂文斯从胃里分离出一种液体(胃液),并证明了食物的分解过程可以在体外进行。这样,人们知道了胃液里含有某种能加速肉分解的东西。1834年,德国博物学家施旺把氯化汞加到胃液里,沉淀出一种白色粉末。除去粉末中的汞化合物,把剩下的粉末溶解,得到了一种浓度非常高的消化液,他把这种粉末叫做“胃蛋白酶”(希腊语中的消化之意)。至此,科学家又从胃里找到了一种消化食物的催化剂,它是没有生命的“酶”。
同时,两位法国化学家帕扬和佩索菲发现,麦芽提取物中有一种物质,能使淀粉变成糖,变化的速度超过了酸的作用,他们称这种物质为“淀粉酶制剂”(希腊语的“分离”)。每一种物质的产生都是无数个科学家,呕心沥血,熬了无数个夜晚的成果,所以每个人都很讨厌抄袭和盗版的人,因为自己的心血被别人复制,当成了自己的东西。我们能做的只有承认别人的成果,并且合理使用它,可以的话还可以在其基础上加以研究,创造更多的物质。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gyzzlf/9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