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来,台风带来的大量雨水使得天气连日阴沉,雨水不断。这种湿气较重的环境,再加上许多人仍保持着夏季的生活习惯,无形中加重了体内的湿气,导致脾脏受到湿邪的困扰。随之而来的便是水肿、失眠以及食欲不振等种种问题。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虽然美美子曾介绍过多种祛湿方法,如运动和艾灸等,但据大家反馈,食疗无疑是最受欢迎的选择。因此,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深受“食货”喜爱的祛湿佳品——茯苓。茯苓,这一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的食材,自古以来便受到众多养生爱好者的青睐。苏东坡是位大食客,他对茯苓养生情有独钟。在《服茯苓赋》及《东坡杂记》中,他详细记载了以九蒸胡麻配以去皮茯苓,再加入少许白蜜制成饼状的养生方法。据说,长期食用此饼,气力不衰,百病自去,堪称长生秘诀。
同样,慈禧太后也有过类似体验。一次,她病中不思饮食,宫中厨师们精心挑选了几味健脾开胃的中药。其中,产于云贵一带的茯苓因味甘性平、益脾安神、利水渗湿而备受瞩目。厨师们巧妙地将松仁、桃仁、桂花、蜜糖与适量茯苓粉混合,再以优质淀粉制作外皮,精心烘焙成夹心薄饼。慈禧品尝后大为满意,并常以此饼赏赐宫中大臣。后来,这一茯苓饼配方流传至民间,成为京华风味小吃。
0消水肿茯苓是消水肿的良药,无论是晨起眼皮肿、劳累过度导致的脚肿,还是久卧病人的双腿水肿,它都能发挥显著作用。早在《伤寒论》中,五苓散这一利水名方就以茯苓为主药,可见其利水消肿之功效。此外,茯苓还能强心定悸,有效缓解心慌、心悸症状。
0助睡眠茯苓不仅利水消肿,还具有安神助眠的独特功效。与其他安神药不同,茯苓通过“降浊”引阳气下潜,从而起到安神作用。在晚上失眠时,起床小便后往往会感到困意,这正是因为茯苓利尿排出一部分“浊水”,使心神逐渐平静。因此,茯苓在利尿排湿的同时,也能通过安神作用改善睡眠情况。
0健脾尽管茯苓不属于传统的补益药,但其健脾补中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来说,日常食疗中搭配茯苓、人参、白术和山药等食材,能有效健旺脾气,促进消化。市场上茯苓的常见形态是块粒装,但有些造假者会混合淀粉和茯苓来降低成本。不过,我们可以通过滴碘酒的方法来轻松鉴别。如果茯苓变为蓝色,那就说明其中掺杂了淀粉,因为真正的茯苓遇到碘是不会变色的。
如果不方便使用碘酒,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辨别茯苓的优劣:
0观察外形:优质的茯苓颗粒饱满、肉质紧实,几乎无碎渣,且切面细腻。
0审视色泽:上好的茯苓颜色自然,呈米白色,内部乳白且无杂质。
0触摸质地:优质的茯苓粉性较强,干度适宜。
0品尝味道:真正的茯苓品尝起来味道清淡,粘牙力强,无明显的异味。还可通过将茯苓丁块浸入温水中一段时间来进一步鉴别其真假。在浸泡过程中,优质的茯苓仅会轻微膨胀,并基本维持其原有形状,不会散碎;而劣质或伪造的茯苓则会在浸泡后迅速崩解,变为碎颗粒或呈粉末糊状。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些茯苓的食用方法。日常生活中,广东的主妇们常常会在汤里加入茯苓,尤其是家人胃口不佳时,据说能“健脾化湿”。这与慈禧太后生病时御厨们做“茯苓饼”的原理是相同的。接下来,让我们介绍几款适合夏季炎热时,改善脾胃问题的食疗方。
首先是茯苓山药汤,这款医院,其材料包括鲜山药、茯苓、核桃、花生、石斛以及生姜和食盐。制作时,先将鲜山药切块,茯苓洗净,然后锅内加水煮沸,放入茯苓和生姜大火煲煮20分钟,再加入其他食材小火煲煮50分钟,最后用食盐调味即可。
另外,还有茯苓赤豆薏米粥,这款粥品源自风湿闰月说,其材料包括茯苓粉、赤小豆、薏苡仁和白糖。制作时,先将赤小豆浸泡半日,再与薏苡仁一同煮至赤小豆熟烂,接着放入茯苓粉煮成粥,最后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此外,还有五指毛桃茯苓汤,这款汤品源自黄穗平说脾胃,其材料包括五指毛桃、茯苓、鸡肉和姜片。制作时,将鸡肉焯水后与药材一同放入砂锅中,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煲煮个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在享受茯苓美食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食用上的细节。茯苓,这一在广东等地常用于改善脾胃问题的食材,虽好却也有其食用禁忌。在食用时,需留意其与某些中药的搭配,如《本草经集注》所述,茯苓不宜与白敛同食,且需避免与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等药材同煮。同时,《药性论》中亦提醒,茯苓应远离米醋。此外,对于虚寒体质者而言,食用茯苓可能并不适宜。注意:上述关于茯苓的食疗建议,旨在为大众提供预防与调理的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药品。同时,本文所提供的观点仅限于健康科普范畴,不可作为任何诊断或治疗的依据。请读者务必谨慎对待,若在食用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请务必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gyzzlf/10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