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眼科中心接诊了数名来自舟山各小岛的老年患者,他们眼睛看不清东西,都以为自己得了“白内障”要求手术治疗,医生在接诊后发现,老人并非“白内障”,而是所谓的“外障”,专业上称——翼状胬肉。
医院眼科中心高帆医生表示,
该疾病海岛属多发,
尤其是渔民、农民等需格外注意。
翼状胬肉是什么?
它长这样
翼状胬肉(pterygium)因其形状像昆虫翅膀得名,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与睑裂区结膜相连并向角膜表面生长的纤维血管样组织。
得了翼状胬肉有何症状?
翼状胬肉发病较缓慢,起初一般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异物感,大多数人并不会在意。随着病情进展,病变长入角膜甚至遮挡瞳孔时,才被发现并重视。此时伴随而来的症状包括:视力明显下降、异物感、眼红、干涩、眼球运动受限等等,和白内障有类似症状。
若有以上症状,请及时到医院眼科中心就诊。
翼状胬肉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紫外线是其主要致病原因。
紫外线的波长范围在-nm之间,其中紫外线UVB(-nm)的长期辐射被证实是造成翼状胬肉的高发因素。紫外线辐射损伤角膜前弹力层,并使结膜下结缔组织增生,而形成纤维血管组织侵入角膜,导致翼状胬肉的发生。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
从紫外线暴露定量角度已证明翼状胬肉的发病与紫外线暴露过强密切相关,因此紫外线强度较大地区、长时间户外工作者均相对易感,且青年和中年是翼状胬肉发病的敏感期。
该怎么治疗?要开刀吗?
一旦发现眼角有翼状胬肉生长需尽早就医。早期未侵犯角膜时可局部予人工泪液减少眼部刺激,如若胬肉呈进展型或侵入角膜影响视力者,可考虑行胬肉切除手术治疗,但术后有复发可能。
我现在眼睛没事,要怎么预防?
翼状胬肉并非致盲性疾病,但若胬肉组织侵入角膜后不断进展直至遮盖整个瞳孔区,那么就会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甚至致盲可能。
医院眼科中心高帆医生表示,翼状胬肉可防可治更可避免致盲,无须过分担心,高医生温馨给出以下几点预防建议:
1、做好早期眼部防护,定期眼科保健检查。
2、户外工作时采用太阳镜、防晒帽、遮阳伞等有效防护措施,尽量避免紫外线暴露过强。
3、防晒不分季节,全年均需做好防护工作。
4、尽量避免紫外线强度最大的时间段外出(正午12:00至14:00),减少强光下暴露时间。
5、注意饮食习惯,规律作息时间。
专家介绍
高帆(硕士)
主治医师
门诊时间:
周一下午(眼科专科门诊)
周六上午(小儿眼科门诊)
擅长治疗:屈光不正、斜弱视、眼球震颤等小儿眼科各种疾病诊治,干眼症及神经眼科常见疾病综合诊疗,以及翼状胬肉、睑内翻倒睫等多发病手术治疗。个人简介:浙江舟山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中心秘书长,医院眼科中心教务秘书。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年获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硕士学位。从事专业10余年年,率先在舟山市开展全麻小儿斜视手术及干眼病的综合治疗等,并多次在各院校进行眼科公益讲座,积极推进舟山市近视防控工作。来源:眼科中心供稿:高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longchuju.com/gyzsszl/4719.html